如何实现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 我来答
rt...j@163.com
2017-06-13 · TA获得超过3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5万
展开全部
一、精彩导入,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级地理下册2.10《祖国宝岛—“台湾省”》  同一课题,三节平行课,三位来自不同中学的教师,三种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  笔者作为其中的第一位上场的开课教师,在讲授“祖国宝岛—台湾省”时,采用了以下的导入方式:  (欣赏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鼓浪屿之波》,展示鼓浪屿日光岩图片。)  教师讲授:每当这悠扬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很多人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是一首很多厦门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叫《鼓浪屿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这首歌的歌词朴素而真挚,像老水手对亲人讲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屿与美丽的基隆港联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于哪里呢?  学生回答:台湾省  教师讲授:对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的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教师2:以视频《七子之歌——台湾》导入,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师3:以《反分裂国家法》引入,接着播放视频、图片等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无论是歌曲欣赏、视频资料,还是其它方式的导入,三位老师对该课的导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往往需要一个恰当的课堂导入。它或者给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感觉,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题,能为教学设计的层层深入做好流畅的衔接,使课堂一开始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紧紧吸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当然,课堂导入的用时要恰当,一般是3~5分钟,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二、优化教师课堂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排提问环节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设计如何完整出彩,教师的“独角戏”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学生主动参与、各抒己见的舞台,它终究是不成功的。课堂提问涉及问题的设计和问题抛出后的“后续处理”。  (一)问题设计清晰明了,目的明确。  【案例2】:七年级地理下册2.2《南亚》之“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在讲授《南亚》一节中的“南亚的位置和范围”时,其中一位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安排:先请同学用红笔画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当学生将这些重要线条勾勒完后,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南亚位于哪些地理事物之间?大部分学生感觉一头雾水,举手回答者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个问题问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脉、河流,又或是宽广的海洋?选择的余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导。倘若把这问题改成:“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那么学生选择回答的内容就非常明确,也才有利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和方向。由此可见,课堂上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精心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陈述尽量具体化,突出启发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领。  (二)问题提出后,要学会等待、善于倾听  【案例3】:《祖国宝岛—“台湾省”》之景观图片欣赏  有一位教师在用课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观图片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台湾风景如何?学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没有去过。接着该教师进一步设问: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学来自台湾,请举手一下。这时底下的那位台湾籍学生非常兴奋地举了手,并已做出要站上来发言的准备。可惜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用了一句“哇,你这些地方都去过了,太让人羡慕了!”敷衍了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有一名台湾籍学生,为何不给他机会来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呢?本来可以塑造的课堂教学亮点就这样无端地错过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发问或回答,切忌漠视与干涉;另外,问题提出后,不能一问完就马上叫人回答,要给学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还应作中肯评价。  三、不可或缺的教学承转  (一)由已学知识承转到新知识:  【案例4】:《南亚》之“南亚的地形”  教师讲授:在讲南亚地形特点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点。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那么,南亚的地形特点又如何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教师概括总结: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区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这样的教学承转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已学知识,还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由相互关联的两个知识点之间自然承转  【案例5】:《南亚》之“南亚的河流”  教师讲授:一般来讲,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势的塑造者。一条大河经过的地方会冲积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是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的。那么,南亚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的呢?  学生回答:印度河和恒河。  教师讲授:那这两条河流有没有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亚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一个个发现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成为新教学内容的起点。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每个承转引出的探究活动步步深入,让学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与河流”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地理课追求精细化教学,正是这些“功不可没”的教学承转保证了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学环节之间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转,终究不是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过渡时应该简化处理。  四、合理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或活动,也是课堂教学落实基本知识点、强化重难点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活动”模块里的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课堂练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及时补充,教师分发布置的课堂练习材料应该是在“活动”模块里的题目顺利完成的前提下进行,切忌喧宾夺主。  (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从标题到内容,都应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新颖有趣、富于变化而又难度适中。  1、在标题用词方面,将传统的“填空题”改为“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单选题”改为“你能找到正确答案吗?”,“连线题”改为“找搭档”,“读图题”改为“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吗?”,仅仅几个字的变化有时能于无形中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并通过练习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在内容选择方面,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除了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外,还可布置一些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发挥空间的题目。  (三)先小结后练习: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成长期,接受知识容量较为有限,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识,更别说灵活运用到题目中。因此,课堂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学生独立做练习前,教师对作业做适当的解释并先复习几个和课堂练习里相关的例子;学生开始做练习后,教师应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及时给那些解题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讲解。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在专业实践历练中不断加以锻造;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探究舞台,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切实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瑶粟子04
2017-06-13 · TA获得超过2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3
采纳率:72%
帮助的人:51.6万
展开全部
就第二学期的区域地理教学来看,我认为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的系统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是意义的。自然地理系统,人文地理系统和地理工具系统缺一不可。不同尺度的区域很多,通过地图实现“地理区域格式化”,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走入地图误区,达到节省时间,降低图识难度的目的。如果不善于随手绘制教学简图,可以辅助地理表格表式是:横列三大系统的子系统(如自然地理系统)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气候河流 自然资源纵列地理区域(如世界地理区域)亚洲(次系统为各区和主要国家)把区域地理的学习重点(区域地理特征)作为填充项。要求学生通过所填充的区域地理特征口述区域的特点12345的两三点就基本合格了。其实不是每个区域都必须列出所有项目,重点在各区域是不同的,选择三五个区域作为案例,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进入境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只栗子
2017-06-13 · TA获得超过238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76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422万
展开全部
重要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中地理重要的是理解+记忆的哦。要把原理跟同学们讲清楚,举例说明和根据实际中遇到的题目相结合就可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