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译文赏析

优美的宋词,还要有译文,赏析,最好是苏轼李清照一贞等词人要多要我去查我就不会浪费悬赏笨蛋别乱发... 优美的宋词,还要有译文,赏析,最好是 苏轼 李清照 一贞等词人 要多
要我去查我就不会浪费悬赏 笨蛋别乱发
展开
 我来答
依然雨的记忆
2010-07-30 · TA获得超过26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zhòu):雨点稀疏,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品评】

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清晨女诗人从沉睡中醒来,还带着一些酒意,隐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雨点敲打窗户,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赶紧问正在卷帘得侍女,侍女回答:海棠还和昨天一样。女诗人显然不满意侍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经过一夜风雨,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啊。短短地一问一答,把女诗人对落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叶多花少,而说“绿肥红瘦”,非常传神。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句,说“此语甚奇”。②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说“天下称之”。③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盛行。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成了一个侍女。④近几年出版的各种有关李清照诗词赏析的论著,也几乎都持这种“侍女”说,极少例外。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通过女主人公与其侍女之间“凝炼的对话,曲折地抒写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认为,将“卷帘人”肯定为“侍女”,似乎有点不妥。
首先,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称,其高超的艺术修养是不容怀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就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因此,用“绿肥红瘦”这样极富独创性的词语,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连她自己都会觉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说,则该词必然会被理解为一首“惜花”之作。可“绿肥红瘦”一句,虽然“语甚奇”,“天下称之”,但细细想来,实际上确是“造语虽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迹依然可见。读后该词,人们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绿肥红瘦”的奇特,而非花残叶茂的伤感。因此,从一般作者的创作心理来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会用此等语句的。
boyers2
2010-07-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个太多了。。你可以去买本宋词鉴赏辞典。。或者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也不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紫玉吟箫
2010-08-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万
展开全部
建议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宋词鉴赏辞典》,狠不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来自东极岛兴奋的洛基
2010-08-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网上多的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393630633
2010-08-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楼主,发你邮箱啦 给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