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体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教学手段。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其“辅助性”,使用不当,反而会有损于教学。结合这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注重语文学科特点,讲求课件的实用性
语文是有关语言与文字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件可以调用多种媒体,使其声情并茂、形象可感,但同时也将其直观化、固定化。这必将遏制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培养学生“读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如果也被“多媒体”垄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很难。因此,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过于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色,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按需制作课件,生成教学。 我们提倡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以弥补文字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的遗憾,但制作的课件不能过于娱乐性,更不能盲目从众,脱离学生实际,将别人的课件挪为己用,应该注重课件的实用价值,保证使用的科学性。
2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点设计、使用多媒体
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使用。在教学重点句段时,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舍身炸堡”一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文中所描写的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会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董存瑞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这个特定的环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为拉近语言描述的情景与学生的距离,就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舍身炸堡”的电影剪辑,让他们的听觉、视觉同时接受形象、生动的刺激。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悟这篇文章用词造句的准确。
在课文语言表达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教学效率不高时使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用口语讲解既费口舌,又难以让学生理解透彻。用这样一个课件就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在“人”字形的火车轨道上,设计一列两头可以拖动的火车,让学生按课文的描述用鼠标拖一遍,学生就能真正感受“人”字形线路的妙处了。
3 多媒体的使用要因文体而异
不是任何体裁的文章都适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一般说来,知识类、说明类的文体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比如《恐龙》、《秦兵马俑》、《莫高窟》、《海底世界》等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散文,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西沙群岛更是一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如果只靠教师枯燥的语言讲授,学生定难以感受西沙群岛的奇美。采用计算机教学,对特殊环境作生动再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以激发学生情感,其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课堂上,教师边讲解边操作,银幕上的海底世界动起来了,再配上协调、悦耳的欢快音乐,祖国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便立刻呈现在了学生眼前。现代教学技术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学生深深地赞叹祖国的河山之美。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得知识,陶冶意趣。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就应慎用多媒体。现实的文学作品教学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乱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以至于每篇课文都有一个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美其名曰: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殊不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恰恰堵塞了学生自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因为阅读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对话。
4 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抑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多媒体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演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这种固定的教学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设定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学生便没有机会通过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阅读感受,一些学生很有创意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也没有机会得到肯定。长此下去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1 注重语文学科特点,讲求课件的实用性
语文是有关语言与文字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件可以调用多种媒体,使其声情并茂、形象可感,但同时也将其直观化、固定化。这必将遏制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培养学生“读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如果也被“多媒体”垄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很难。因此,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过于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自身特色,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按需制作课件,生成教学。 我们提倡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以弥补文字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的遗憾,但制作的课件不能过于娱乐性,更不能盲目从众,脱离学生实际,将别人的课件挪为己用,应该注重课件的实用价值,保证使用的科学性。
2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点设计、使用多媒体
在解决教学的重点问题时使用。在教学重点句段时,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舍身炸堡”一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文中所描写的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会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董存瑞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这个特定的环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为拉近语言描述的情景与学生的距离,就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舍身炸堡”的电影剪辑,让他们的听觉、视觉同时接受形象、生动的刺激。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悟这篇文章用词造句的准确。
在课文语言表达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教学效率不高时使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用口语讲解既费口舌,又难以让学生理解透彻。用这样一个课件就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在“人”字形的火车轨道上,设计一列两头可以拖动的火车,让学生按课文的描述用鼠标拖一遍,学生就能真正感受“人”字形线路的妙处了。
3 多媒体的使用要因文体而异
不是任何体裁的文章都适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一般说来,知识类、说明类的文体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比如《恐龙》、《秦兵马俑》、《莫高窟》、《海底世界》等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散文,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西沙群岛更是一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如果只靠教师枯燥的语言讲授,学生定难以感受西沙群岛的奇美。采用计算机教学,对特殊环境作生动再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以激发学生情感,其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课堂上,教师边讲解边操作,银幕上的海底世界动起来了,再配上协调、悦耳的欢快音乐,祖国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便立刻呈现在了学生眼前。现代教学技术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学生深深地赞叹祖国的河山之美。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得知识,陶冶意趣。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就应慎用多媒体。现实的文学作品教学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乱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以至于每篇课文都有一个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美其名曰:为了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殊不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恰恰堵塞了学生自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因为阅读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对话。
4 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抑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多媒体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演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这种固定的教学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设定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学生便没有机会通过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阅读感受,一些学生很有创意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也没有机会得到肯定。长此下去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艺考生学习文化课,需制定合理计划,平衡专业课与文化课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基础知识,如利用课间、睡前等时段记忆公式、单词。课堂上紧跟老师节奏,高效吸收新知识。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归纳总结错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保持积极心态,不畏难、不...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