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和陈寅恪谁最早读原文《资本论》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8-17
展开全部
马一浮。《竺可桢日记》1950年7月有段记载,竺先生从中科院历史所的向达先生处获悉,马先生不独阅读过《资本论》,且有阅读笔记,有一册《读马克思资本论》他在解放后赠给了浙大图书馆。
马先生1903年21岁上以失怙丧妻之双痛远游国外,先是美国,后是欧洲,据马镜泉《马一浮传略》所述,马先生素以博览为务,“早在他出国前听说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而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看到的,所以他一到美国就时时留意。有一天,他正患感冒,带病到那家‘约翰书店’涉猎书刊,竟被他买到了渴望已久的一本英译本马克思《资本论》,他大喜过望,如获至宝。在日记中写道:‘昨日,吃种种之药,吃一块之面包,吃半杯之饭,都不觉好恶。晚来,脸痛略减,早起,又甚,奇哉。下午,得英译本马格士资本论一册。此书求之半年矣,今始得之,大快!大快!胜服仙药十剂!余病若失矣!’”可见马先生热读《资本论》的劲头。他不独自己阅读,返国时又买了一本德文版,结果一本英文的送给了好友谢无量先生,一本德文的送给了上海“国学扶轮社”收藏,他还建议将之翻译出版,所以有人说他是把原版《资本论》传入国内的“第一人”,庶几可与陈先生并肩矣。
说陈先生是“第一人”,“始作俑者”系1989年“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陈先生的弟子胡守为在《陈寅恪先生的史学成就与治史方法》中提出来的,即据陈先生一些门生在陈先生生前得领謦咳所知:陈曾于留学欧洲时阅读过德文《资本论》,所以胡先生揣度“中国人读德文版《资本论》,先生或许是第一人”,后来这个“或许”就笃笃定定变成“第一人”了,这也就免不了有武断的嫌疑,因为治学有一个基本的法则,或说是一个公议的“游戏规则”:说有易,说无难,以及胡适先生当年倡导的治学门径——“大胆假设,小心考证”,如陈先生读原文《资本论》,焉知其前无人乎?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初版于2014年,作者许光伟。[1] 2017年5月,该社推出修订版。该著历数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重要条目,全面检阅这些条目的工作逻辑,以之为“史眼”,管窥诸种经济形态之“得失成败”。以马克思主义工作精神之布道看,此乃《资本论》之重写和续写,理论意义不足道也。以中华历史和世界史规定的贯通看,此则为中国工作用语之方法论著作。[2] 具体而言:(1)承接《资本论》学术传统,立足汉学、国学、马克思主义工作关系域,深掘以中国人为资格研究之特质逻辑与时代内涵,以世界学科对接中国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对接中国方法,遂接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过程。在历史-思维-语言工作路线下,此学术实为“新汉学”(谓为“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践行,并实为一次深度性中西思想“学术对话”。学术保卫因而有了最为直接的意义:继承发展、引领未来。扼要而言:这是以“中国人的资格”之经济学人身份完成的一部作品;这是遵照中国人阅读和用语习惯写就的经济理论巨制;这是照顾国人书写历史的惯常做法且与中国人思维体式契合的方法论长卷。(2)回家,回历史,回中国!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远航之路:身份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规定性“携手并进”,产品和商品的经济形态“相互拱卫”!此为政治和经济的最为深远意义的“历史组装”。因此总括起来说,该书献给中国经济学建构暨教科书体系建设!
新世纪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