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有哪些消遣活动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游戏活动层出不穷,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方式,因此,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分类。我们从游戏的性质和功能入手,把中国古代的游戏活动分为角力、竞技、斗智、猜射和赌博等几种类型。
角力型游戏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游戏方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游戏者力量上的竞争和较量来分出胜负,以此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快感。角力型游戏与人的基本生理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人的机体要求不断运动的欲望下,人便会通过一种能量的发泄来满足这种欲望,于是便产生了角力型游戏。中国古代的角抵、相扑等等,都是属于典型的角力型游戏活动。
角抵的起源我们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据《述异记》记载,上古时的蚩尤民族头上长着角,耳鬓旁长着剑戟。他们在与黄帝打仗时,就以头上之角抵人,敌方对此很难防御。这种所谓的"以角抵人",其实便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拳斗一类的角力活动。它们主要是一种力量型的较量,通过非常简单的人体相搏来分出胜负输赢。
到了秦汉时期,角抵活动非常盛行,但是当时的角抵已经不再是一种争斗相搏的手段,而是变成为一种带有一定表演成分的游戏活动。据古籍记载:"秦并天下,罢讲武礼,为角抵。"由于秦始皇怕民众起来造反,于是便罢武礼、息兵事,把角抵变成了一种寻欢作乐的游戏节目。
到了汉代时期,角抵活动十分普及,尤其是在冀州一带民间,经常有这种游戏活动:"其民三三两两,头戴兽角相抵,名唤'蚩尤戏。'"从这一记载中将角抵称为"蚩尤戏",以及角抵时要进行化妆的情况来看,很明显角抵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富有娱乐性的游戏活动。《汉书·武帝本纪》中也有关于角抵戏的记载,据载当时的角抵戏规模宏大,轰动京城,老百姓们甚至宁愿跑几百里的路去观看助威,可见当时人们对于角抵游戏的喜爱。
到了唐宋时期,角抵戏更是盛及朝野,其游戏色彩也更浓,当时它经常是作为一种百戏的形式出现在皇廷、官府、军队和民间集会等场合中。如《旧唐书·敬宗本纪》引《续文献通考·百戏散乐》云:"角力戏,壮力裸袒相搏而角胜负。每群戏毕,左右军擂大鼓而引之。
相 扑 角抵在宋代变为相扑,当时朝廷中凡有盛大的宴会,经常要请相扑手来表演,以作席间嬉乐。民间瓦市中的相扑之戏也广为盛行。进行相扑时一般都是先由女子出来对打一番,然后派出大力士来比赛,力气最大,天下无敌的相扑手可以领得奖赏。角抵,相扑虽然主要是靠力量来战胜对方,但有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在敦煌壁画中,绘有一幅五代时期的相扑图,图上画着两名力士在一方形地毯上比赛的形象。两名相扑手一人一手在前,一手在后,用弓箭步直取对方;另一人则双臂弯曲,低俯身体,左右回旋,伺机反攻。两人上场后不是立即扭抱在一起,而是找角度,看时机,十分讲究技巧方法。
中国古代的拔河也是一种角力型的游戏活动。拔河古称"牵钩",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楚国一带。唐封演《封氏闻见录》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较为原始的拔河活动是用竹索为工具的。两队人马分别站在竹索的两边,中划一条界线。一声号令后,两队人马拉住竹索使劲往自己一方拔,一直拔到另一方拉过界线为止。拔河时一边还要敲着大鼓,以振奋人心。这种游戏主要依靠的是手臂力量,玩时要求全队人员共同使力,因此也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角力型游戏。拔河到了隋唐时期已将竹索改为大绳,其绳长约50丈,两头还分系小绳索数百条。《封氏闻见录》对此有详细记载:"(拔河)古用篾缆,今则用大絙,长50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两朋,两勾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在《景龙文馆记》中,还曾记录过一个唐代宫廷中举行拔河比赛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当时是景龙四年(710)清明节,唐中宗李显命文武百官进行拔河比赛。侍者拿上一条大麻绳,大麻绳的两头分别系着十余条小绳子,每条小绳都可以让几个人拉着拔河。朝廷中的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们分为东西两队,东队的人员由七位宰相和三位驸马组成,西队的人员则由三位文臣和五位将军组成。在激烈的争逐中,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因为年纪大,身体弱,竟被绳子拖倒在地,久久难以爬起,形状十分狼狈,引得中宗和文武大臣们大笑了一场。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拔河游戏在唐代,经常在宫廷中展开,它主要是通过比赛双方在绳子上的角力、较劲来竞斗输赢,并从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情趣。 斗 禽
角力型游戏中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就是斗禽。斗禽包括斗鸡、斗鸭、斗鹅、斗牛、斗马、斗蟋蟀、斗鸟、斗鱼等等,这类游戏虽然不是由人直接参与争斗,但却是以动物之间的相斗、角力为内容的游戏活动,因此实际上也是属于一种角力型的游戏。 动物之间的相斗以斗鸡、斗牛、斗蟋、斗鸟等几种形式最为常见。
斗 鸡 鸡的竞斗性很强,把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它们就会激烈地斗啄咬起来,一直斗到一方败下阵来为止。我国古代的斗鸡游戏,正是利用了鸡的这种习性而进行的。斗鸡的场面常常极为惨烈,一些古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如唐代韩愈、孟郊的斗鸡诗云:"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两鸡相斗时是难分难解,势不两立,两鸡相斗后是鸡冠流血,无力啼叫。如果两鸡相斗之久,各显疲惫之态,还要用水喷醒,使其清醒振奋,重新投入战斗。这是何等激烈、残酷的场面!
角力型游戏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游戏方式,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游戏者力量上的竞争和较量来分出胜负,以此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快感。角力型游戏与人的基本生理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人的机体要求不断运动的欲望下,人便会通过一种能量的发泄来满足这种欲望,于是便产生了角力型游戏。中国古代的角抵、相扑等等,都是属于典型的角力型游戏活动。
角抵的起源我们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据《述异记》记载,上古时的蚩尤民族头上长着角,耳鬓旁长着剑戟。他们在与黄帝打仗时,就以头上之角抵人,敌方对此很难防御。这种所谓的"以角抵人",其实便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拳斗一类的角力活动。它们主要是一种力量型的较量,通过非常简单的人体相搏来分出胜负输赢。
到了秦汉时期,角抵活动非常盛行,但是当时的角抵已经不再是一种争斗相搏的手段,而是变成为一种带有一定表演成分的游戏活动。据古籍记载:"秦并天下,罢讲武礼,为角抵。"由于秦始皇怕民众起来造反,于是便罢武礼、息兵事,把角抵变成了一种寻欢作乐的游戏节目。
到了汉代时期,角抵活动十分普及,尤其是在冀州一带民间,经常有这种游戏活动:"其民三三两两,头戴兽角相抵,名唤'蚩尤戏。'"从这一记载中将角抵称为"蚩尤戏",以及角抵时要进行化妆的情况来看,很明显角抵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富有娱乐性的游戏活动。《汉书·武帝本纪》中也有关于角抵戏的记载,据载当时的角抵戏规模宏大,轰动京城,老百姓们甚至宁愿跑几百里的路去观看助威,可见当时人们对于角抵游戏的喜爱。
到了唐宋时期,角抵戏更是盛及朝野,其游戏色彩也更浓,当时它经常是作为一种百戏的形式出现在皇廷、官府、军队和民间集会等场合中。如《旧唐书·敬宗本纪》引《续文献通考·百戏散乐》云:"角力戏,壮力裸袒相搏而角胜负。每群戏毕,左右军擂大鼓而引之。
相 扑 角抵在宋代变为相扑,当时朝廷中凡有盛大的宴会,经常要请相扑手来表演,以作席间嬉乐。民间瓦市中的相扑之戏也广为盛行。进行相扑时一般都是先由女子出来对打一番,然后派出大力士来比赛,力气最大,天下无敌的相扑手可以领得奖赏。角抵,相扑虽然主要是靠力量来战胜对方,但有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在敦煌壁画中,绘有一幅五代时期的相扑图,图上画着两名力士在一方形地毯上比赛的形象。两名相扑手一人一手在前,一手在后,用弓箭步直取对方;另一人则双臂弯曲,低俯身体,左右回旋,伺机反攻。两人上场后不是立即扭抱在一起,而是找角度,看时机,十分讲究技巧方法。
中国古代的拔河也是一种角力型的游戏活动。拔河古称"牵钩",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楚国一带。唐封演《封氏闻见录》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较为原始的拔河活动是用竹索为工具的。两队人马分别站在竹索的两边,中划一条界线。一声号令后,两队人马拉住竹索使劲往自己一方拔,一直拔到另一方拉过界线为止。拔河时一边还要敲着大鼓,以振奋人心。这种游戏主要依靠的是手臂力量,玩时要求全队人员共同使力,因此也是一种十分典型的角力型游戏。拔河到了隋唐时期已将竹索改为大绳,其绳长约50丈,两头还分系小绳索数百条。《封氏闻见录》对此有详细记载:"(拔河)古用篾缆,今则用大絙,长50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两朋,两勾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在《景龙文馆记》中,还曾记录过一个唐代宫廷中举行拔河比赛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当时是景龙四年(710)清明节,唐中宗李显命文武百官进行拔河比赛。侍者拿上一条大麻绳,大麻绳的两头分别系着十余条小绳子,每条小绳都可以让几个人拉着拔河。朝廷中的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们分为东西两队,东队的人员由七位宰相和三位驸马组成,西队的人员则由三位文臣和五位将军组成。在激烈的争逐中,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因为年纪大,身体弱,竟被绳子拖倒在地,久久难以爬起,形状十分狼狈,引得中宗和文武大臣们大笑了一场。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拔河游戏在唐代,经常在宫廷中展开,它主要是通过比赛双方在绳子上的角力、较劲来竞斗输赢,并从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情趣。 斗 禽
角力型游戏中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就是斗禽。斗禽包括斗鸡、斗鸭、斗鹅、斗牛、斗马、斗蟋蟀、斗鸟、斗鱼等等,这类游戏虽然不是由人直接参与争斗,但却是以动物之间的相斗、角力为内容的游戏活动,因此实际上也是属于一种角力型的游戏。 动物之间的相斗以斗鸡、斗牛、斗蟋、斗鸟等几种形式最为常见。
斗 鸡 鸡的竞斗性很强,把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它们就会激烈地斗啄咬起来,一直斗到一方败下阵来为止。我国古代的斗鸡游戏,正是利用了鸡的这种习性而进行的。斗鸡的场面常常极为惨烈,一些古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如唐代韩愈、孟郊的斗鸡诗云:"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两鸡相斗时是难分难解,势不两立,两鸡相斗后是鸡冠流血,无力啼叫。如果两鸡相斗之久,各显疲惫之态,还要用水喷醒,使其清醒振奋,重新投入战斗。这是何等激烈、残酷的场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