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展开全部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实践策略
作者:陶都小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一次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探讨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谈及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能力的研究。教师的能力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制约着课改的进程。因此面对新课改和新形势,教师急需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学校也自然将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学习交流
教师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必须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理念,更新教育观念。然而,这些先进思想的习得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达成。为此,我们竭力为教师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条件和机会。
⒈丰富学习资源,满足阅览需求。
第一,不断充实图书资料。尽管学校历年来资金短缺,但仍在藏书量达上万册的基础上,每年又以上千册的数量递增。每到征订报刊杂志之时,学校都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根据教师的意向选择贴近教育教学的书刊;每月安排专人及时更新或增添阅览室的各类书刊,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了促使教师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开始阶段,学校制订了相应的阅读制度,作出必要的阅读规定,并严格地组织实施,将执行情况纳入教师每月考核之中。第二,创建电子阅览室。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与教师知识更新的完美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21世纪网络阅读便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教师网络阅读意识,实现网络阅读是当务之急的事情。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学校开源节流,创建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电子阅览室,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徜徉于信息海洋,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到各地各种课改新动态。
⒉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课改精神。
要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尽快成为课改大潮中的弄潮儿,不但要丰富学习资源,还得聘请一些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课改专家和行家来校讲学,以更新观念提高素养。我校常利用周六下午休息时间,邀请教研部门领导来校作讲座,请本校精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当然,学校在采取“请进来”的同时,还不忘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借鉴。学校经常选派骨干教师到课改实验学校参观学习,看课改实践课,听经验介绍,凡是外出学习考察的教师,不仅要写好汇报材料和活动感想,还要在校内作辐射培训,上辐射课,向其他教师传递新信息;选送青年教师参加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使教师能够站在高起点审视课程改革,将课改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将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指导课改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⒊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能力提高。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这对于实施课改的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不独教而无友”的观点,不就是侧重强调教师间教学上合作交流吗?为了帮助教师建立合作的共识,养成交流的习惯,我校加强了教师间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和共同议课,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善于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使教师在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中,获得共同提高。如:加强集体备课方面,学校按学科、年级分成多个备课组,每个备课组确定一名领导教师,强调在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定时定点进行集体交流。每次集体备课预先定好一位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细心聆听后,补充发表独到见解。通过互评互议,商讨切磋,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案,这样既能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教案,提高效率的目的,又可以使教师在探讨修订中,不断总结,不断进取。再如:学校为了使教师间更好地合作,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学期每人上一堂教改实验课,大家一起听课、评课,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教师感到受益匪浅。
二、引入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没有特色,教学没有质量,教师没有能力,学校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知名度,没有生命线。然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不能光靠学习交流,还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竞争”为手段,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能力。学校创造一切必须条件,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环境;创造一切必要条件,使每位教师的提高成为可能。
首先,为了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促成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结合教育工作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各级考核标准,由学校考评领导小组和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考核,既给了青年教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发展,又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激发了教师群体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其次,为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学校建立了每月岗位考核制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做到岗位考核与教学“五认真”相挂钩,质量考核与每月教学情况检测相结合,充分地发挥竞争的激励作用。在推行以上考核制度前,我们首先让教师知情明理,再广泛听取教师意见,最后汇总意见形成决策。在实施考核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教师自身工作发展状况的比较,把评价作为诊断、导向、激励的手段,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公平衡量,公正评价的良性竞争氛围。
第三,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如:说课、赛教、演讲、课件制作、论文撰写……每次活动学校都精心准备,认真布置,公正评选,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教师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创造发现。在校级比赛的基础上,学校选送优秀的教师或作品参加市级、省级比赛,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启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因而有的青年教师感慨地说:“通过比赛,我知道了说课该说什么,案例该怎样来写了。”“赛教后的评议,不仅锻炼了评估能力,而且知道了上好一节课该具备哪些条件。教学竞赛活动真正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了我们的创造能力啊!”
三、深化教育科研
⒈增强科研意识。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著名观点:“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所揭示的真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发展的出路在改革,教育改革的先导是科研,要搞教学科研,首要的是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基于这点认识,我校把工作重点定位在抓目标导向上,提出了全体教师都必须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提出了“投身科科研,不做教书匠,争当名教师”的口号,旨在快速提高教师以现代教育科研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水平,把教师的科研水平确定为名师的重要标志,明确规定“师德素养高,教学技艺高,科研水平高”的“三高”名师标准,要求中青年教师经过不断努力,争取在3~5年内达到不同层次级别的名师标准。
⒉投身课题研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教师对工作感兴趣,必须引导其走上科研之路。”课题是科研活动的一个载体,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反复学习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练兵场。因此,学校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潮洪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学校建立了“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实验教师”四级科研管理网络,开展了三方面的课题研究:一是开展课程改革下的课题研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所任学科,认真制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二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趋势,继续加大对《离异家庭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研究》和《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力度;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验研究。要求广大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个人特点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指导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研究活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得出结论,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对课堂教育的成败得失以及学生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情况,介绍科研方法,传递科研信息。学校还把握机会,或派员外出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或请进专家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或闯开大门对外开放课堂教学,以供探讨研究……这一系列的“学习—实践—研讨”等研究活动,教师头脑中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被激活长弗拜煌之号瓣铜抱扩,强烈的科研意识和崇高的科研精神得以形成,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作者:陶都小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一次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探讨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谈及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能力的研究。教师的能力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制约着课改的进程。因此面对新课改和新形势,教师急需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学校也自然将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学习交流
教师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必须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理念,更新教育观念。然而,这些先进思想的习得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达成。为此,我们竭力为教师创设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条件和机会。
⒈丰富学习资源,满足阅览需求。
第一,不断充实图书资料。尽管学校历年来资金短缺,但仍在藏书量达上万册的基础上,每年又以上千册的数量递增。每到征订报刊杂志之时,学校都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根据教师的意向选择贴近教育教学的书刊;每月安排专人及时更新或增添阅览室的各类书刊,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了促使教师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开始阶段,学校制订了相应的阅读制度,作出必要的阅读规定,并严格地组织实施,将执行情况纳入教师每月考核之中。第二,创建电子阅览室。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实现教学过程优化与教师知识更新的完美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21世纪网络阅读便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教师网络阅读意识,实现网络阅读是当务之急的事情。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学校开源节流,创建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电子阅览室,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徜徉于信息海洋,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到各地各种课改新动态。
⒉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课改精神。
要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尽快成为课改大潮中的弄潮儿,不但要丰富学习资源,还得聘请一些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课改专家和行家来校讲学,以更新观念提高素养。我校常利用周六下午休息时间,邀请教研部门领导来校作讲座,请本校精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当然,学校在采取“请进来”的同时,还不忘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借鉴。学校经常选派骨干教师到课改实验学校参观学习,看课改实践课,听经验介绍,凡是外出学习考察的教师,不仅要写好汇报材料和活动感想,还要在校内作辐射培训,上辐射课,向其他教师传递新信息;选送青年教师参加课程改革通知培训,使教师能够站在高起点审视课程改革,将课改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将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指导课改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⒊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能力提高。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这对于实施课改的教师来说同样重要。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不独教而无友”的观点,不就是侧重强调教师间教学上合作交流吗?为了帮助教师建立合作的共识,养成交流的习惯,我校加强了教师间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和共同议课,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善于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使教师在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中,获得共同提高。如:加强集体备课方面,学校按学科、年级分成多个备课组,每个备课组确定一名领导教师,强调在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定时定点进行集体交流。每次集体备课预先定好一位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细心聆听后,补充发表独到见解。通过互评互议,商讨切磋,不断修改和完善教案,这样既能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教案,提高效率的目的,又可以使教师在探讨修订中,不断总结,不断进取。再如:学校为了使教师间更好地合作,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每学期每人上一堂教改实验课,大家一起听课、评课,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教师感到受益匪浅。
二、引入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没有特色,教学没有质量,教师没有能力,学校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知名度,没有生命线。然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不能光靠学习交流,还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竞争”为手段,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能力。学校创造一切必须条件,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宽松环境;创造一切必要条件,使每位教师的提高成为可能。
首先,为了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促成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结合教育工作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各级考核标准,由学校考评领导小组和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考核,既给了青年教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发展,又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激发了教师群体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其次,为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学校建立了每月岗位考核制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做到岗位考核与教学“五认真”相挂钩,质量考核与每月教学情况检测相结合,充分地发挥竞争的激励作用。在推行以上考核制度前,我们首先让教师知情明理,再广泛听取教师意见,最后汇总意见形成决策。在实施考核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教师自身工作发展状况的比较,把评价作为诊断、导向、激励的手段,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公平衡量,公正评价的良性竞争氛围。
第三,为了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如:说课、赛教、演讲、课件制作、论文撰写……每次活动学校都精心准备,认真布置,公正评选,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教师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创造发现。在校级比赛的基础上,学校选送优秀的教师或作品参加市级、省级比赛,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启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因而有的青年教师感慨地说:“通过比赛,我知道了说课该说什么,案例该怎样来写了。”“赛教后的评议,不仅锻炼了评估能力,而且知道了上好一节课该具备哪些条件。教学竞赛活动真正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了我们的创造能力啊!”
三、深化教育科研
⒈增强科研意识。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著名观点:“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所揭示的真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发展的出路在改革,教育改革的先导是科研,要搞教学科研,首要的是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基于这点认识,我校把工作重点定位在抓目标导向上,提出了全体教师都必须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提出了“投身科科研,不做教书匠,争当名教师”的口号,旨在快速提高教师以现代教育科研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水平,把教师的科研水平确定为名师的重要标志,明确规定“师德素养高,教学技艺高,科研水平高”的“三高”名师标准,要求中青年教师经过不断努力,争取在3~5年内达到不同层次级别的名师标准。
⒉投身课题研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教师对工作感兴趣,必须引导其走上科研之路。”课题是科研活动的一个载体,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反复学习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练兵场。因此,学校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潮洪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学校建立了“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实验教师”四级科研管理网络,开展了三方面的课题研究:一是开展课程改革下的课题研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所任学科,认真制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二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趋势,继续加大对《离异家庭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研究》和《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力度;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验研究。要求广大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个人特点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指导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研究活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得出结论,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对课堂教育的成败得失以及学生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教师汇报课题研究情况,介绍科研方法,传递科研信息。学校还把握机会,或派员外出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或请进专家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或闯开大门对外开放课堂教学,以供探讨研究……这一系列的“学习—实践—研讨”等研究活动,教师头脑中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被激活长弗拜煌之号瓣铜抱扩,强烈的科研意识和崇高的科研精神得以形成,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