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家长要陪吗?

 我来答
JOca4
2018-06-11 · 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2万
展开全部

01

最近看了个新闻,叹息之余又有点儿堵心。

据报道,湖北汉阳的陈女士,自去年夏天开始,给儿子龙龙报了包括围棋、架子鼓、英语、速算在内的多个培训班。

孩子不负所望,表现得多才多艺。

可是,去年11月,龙龙的速算老师发觉:孩子上课时肚子一直在动,好像在跳肚皮舞。

陈女士以为孩子调皮,就批评一番。

但接下来,情况却不妙了:孩子一上课就“发病”——肚皮会不受控制地滚动。

今年1月,5岁的龙龙被确诊为抽动症。

2月初,陈女士又带孩子到市中医医院就诊,主治医师说这是“情绪病”,没有开药,却开出了一剂“心理处方”——停掉孩子的所有培训班,平时多带他去公园玩。

近日,陈女士带着龙龙复诊,孩子的症状减轻了许多,但接下来仍需进行中药调理治疗。

跟记者提起此事,这位妈妈后悔不已。

上个兴趣班竟然会上出心理问题?这个已经不是孤例。

曾有父母给孩子报了14个兴趣班,孩子连轴转地上课,情绪低落得很不对头,最后被带去看心理医生。而“2岁半孩子上‘培优班’压力过大患斑秃”的新闻,也让很多人惊诧心疼。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多少焦虑的父母,花钱又费心,却硬生生把孩子逼到这般田地?

当今的父母,绝大多数都被一团焦虑的空气裹挟,爱子心切也育才心切: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孩子,教育上殚精竭虑地培养着孩子。

曾有一项关于“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的报告指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一定程度的压力、焦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必要的。但当我们焦虑情绪已然过度、过频,并通过日常的言行,不知不觉传递给稚嫩的孩子,会带来什么影响?

孩童所能够承受、消解的压力,是绝对不能跟成年人的相提并论的,在心理反应上也是迥然相异。

当爸妈累成了狗,娃也累得够呛,育儿过程就成了一场无比磨人的疲劳战,幸福感似乎来得那么艰难。

“每个教育焦虑的妈妈很可能教出一个焦虑的孩子,而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修复,那么他为人父母后,仍会把焦虑的情绪带给他的后代。现在很多家长的焦虑是有‘家族遗传史’的,如果父母自己仍然不注意改变自己的话,很可能将焦虑继续‘遗传’下去。”心理咨询专家叶斌说。

02

在育儿路上,父母若是持续陷于“高饱和度”的焦虑心态,会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娃?

孩子情绪容易焦虑、紧张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和青少年容易焦虑的个性特质,更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或者有些是无意当中通过心理模仿等多种途径,从其父母的个性中学习到的焦虑行为和情绪。

表姐是个很尽责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但心态很急躁。这两周开学季,表姐在微信上跟我叹气道:“我这人太容易焦虑了,把孩子也带‘偏’了。”

原来,受表姐影响,她10岁的“优等生”女儿也爱犯焦虑,做事都求快、急进,一旦做不好就会发脾气、生闷气,有时在考试前后也会像大人一样失眠。

每个上学的前一天晚上,这孩子非要穿好整套校服、套着袜子“整装待发”地上床,就连头发都扎好了——一副神经紧绷的模样,说是明天起床不用穿衣梳头了,还比别人多赢点时间读课文!表姐说,这样不舒服,睡眠质量不好,可女儿却死活不听。

受家长焦虑情绪的“耳濡目染”,孩子很有可能变成父母的“复印件”:容易紧张不安,遇事难以沉着、淡定,情绪波动的几率会比别的孩子高,心理素质也上不去。

这样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情绪把控能力不佳。

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低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父母,别把焦虑转移给孩子》一文中提到一个惨痛的真实案例:

一对高知父母,为孩子设计了一套“完美”的发展路线。孩子小时候还不错,但年龄越大问题越多。

第一年高考没考上重点大学,于是按父母要求,第二年复考。

在成绩公布的前一天,因为担心考不上父母要求的重点大学,孩子居然跳楼自杀了!令人痛惜的是——他的分数超出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与其说是自杀,不如说,是父母过度的焦虑感害死了他。

焦虑型的父母都很在乎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高,习惯“挑刺”,习惯过多地指点、甚至是数落;一旦孩子表现不佳,会抑制不住责备、甚至打骂孩子。

心理专家表示,高焦虑的父母,往往会导致不自信的孩子。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背负着父母过多的期望,心理压力大,做事患得患失,自信心不足,害怕失败,缺乏求索精神,抗挫能力不强。

过于周到,让孩子成长受限

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太过上心,事无巨细地照料着孩子,把自己活成了“割草机父母”、“无人机父母”,希望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铺好路,全方位操心孩子,甚至无视孩子的想法,不信任孩子,干涉他们的爱好、选择。

但,太过周到的“呵护”,却是一种变相的强势“控制”,会拖慢孩子走向“独立”的步伐,剥夺其体验生活的权利,让他以为一切都理所当然,很有可能长成一个自理能力差、丧失自我,甚至是不识感恩的人。

《超级育儿师》曾记录了这样一位妈妈:

她在冰箱里存放着很多药物和营养品,孩子睡醒还没下床,就要被喂保健药:修复肠道粘膜的丸子,益生菌之类。就连平时吃的,也是很精细的食物,得折腾半天。

操劳的妈妈含着泪说:“我都快要患强迫症了,因为实在太害怕孩子生病了!”

网友们都纷纷留言:心疼这位焦虑的妈妈,更心疼那个被千方百计呵护着的娃!

影响亲子关系

心理学上有一种著名的“共生效应”,而亲子关系亦是一定程度上的“共生关系”:

父母与孩子在朝夕相处中,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作用。父母心理焦躁,孩子亦深受影响,有的压抑自己迎合父母;有的心生抗拒,明里暗里抵抗家长??爹妈因此苦恼不堪——如此关系里的双方,怎会有良好的交流,良性的发展?

国际二级心理咨询师朱聪杰在工作中发觉:相比心态平和的父母,焦虑的父母更容易因为小事冲孩子发火,有的家长经常打骂或对孩子不理不睬实施“冷暴力”,由此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不知道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03

为人父母者,谁不曾焦虑抑郁、忧患交困?我们得如何面对那颗躁动过度的“焦虑心”,尽可能管理好负面情绪,从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用心教好孩子?

正视焦虑情绪,适度调节心态,别把过多的注意力都“聚焦”到孩子身上。

尝试着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活动、运动,既能有效纾解焦虑,又能增进亲子交流。

只有当你情绪心平气和了,教起娃来才能得心应手。

认真遵循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来养育孩子,对“超前教育”和“过度养育”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一如养花,孩子也自有他成长的“花钟”,焦虑地操之过急绝不可取,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因“时”、因材地施教,孩子这株小苗才能逐日茁壮,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降低对“成绩”的执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不要太过执着于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

不要在Ta做作业时盯着看,错一个字、一道题就大声指责,或者一次考“砸”了就唠叨不绝。

而是先静下心来接纳孩子,跟Ta一起面对困惑,研究错题,让孩子觉得爸妈是在努力地帮Ta,鼓励Ta,让他获得自信、自觉的能量。

当你不再用“放大镜”来看待孩子的犯错、失误,而是用“望远镜”的长远眼光来眺望Ta的每一次小小进步——多些倾听孩子的心声,在意他们的情绪感受时,你会发现:孩子的脚步会走得比你所期待的要稳,要远。

父母要尽量避免“比孩子”。

不能盲目地跟风从众,用“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框在孩子的头上,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摸索、寻找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模式,发掘孩子自身的优点和潜能。

多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自己教育好孩子。

著名华人女作家尤今说过:“孩子是一棵在大自然中快乐生长的树,父母需要做的,是偶尔去施肥、捉虫。”

给我们的焦虑做个减法吧,给孩子一个从容轻盈的微笑,一份宽容豁达的期待,让Ta更好更健康地成长、成才。

开平卉0IC
2020-12-12 · TA获得超过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3万
展开全部

老师把作业发到群里,回到家,孩子根本没有办法自主学习管理,因为回到家妈妈就说:来,这是今天的作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伯索云学堂
2019-07-01 · 机构招生增收利器,在线教学全场景解决方案
伯索云学堂
伯索深耕教育行业7年, 匠心打造伯索云学堂和作业记产品,已服务4000多家教育机构。产品支持直播课(多人像、语音板书等多种互动、课件上传)、微课录播课、在线答疑、在线作业批改、教研备课等功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辅导班这种不可能每天都去,所以你可以借助作业小问这种简单的小程序每天辅助,不是拍照搜答案,而是真人老师一对一在线辅导批改,语音+视频形式的批改讲解,也就2百多一个月!不需要下载APP,在微信小程序搜索“作业小问”买个月卡就OK!
具体步骤:1. 微信搜索“作业小问”,进入小程序
2. 点击我的,点击右上角“我的月卡”
3. 查看更多月卡,选择合适的年级和科目购买
4. 购买完成把作业和重难点题拍照提交,老师收到批改完成,微信会发送查看通知
讲解形式非常高校,也不枯燥,每一次批改讲解就像老师陪在身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