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分不清外国人的长相?

 我来答
聪慧还安适丶饼干7932
2018-01-27 · 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20万
展开全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看电影的时候分不清演员的长相

出国的时候觉得外国同学分不清楚

接待外国来宾的时候经常辨认不出谁是谁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DrakeXiang回答:

我觉得是东西方人种不同,所以东西方人习惯于识别自己这一人种的面部,比如看外国片我经常和人争论某演员是不是演过某片子(不过我脸盲--!)

@慕moon回答:

我一直有外国人脸盲症,不过上大学之后由于学电影看了很多片,现在能分清好莱坞红毯上的熟脸了??

黄种人我不太面盲,白种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影治愈,黑种人面盲依旧啊??

一个片子里出现三个月以上身材类似(没有大胖子)的黑人我就分不清谁是谁??

科学角度解答

1.社会心理学角度

(1)异族接触假说(contact hypothesis, Brigham & Meissner,1985)

异族接触假说认为本族面孔识别效好的直接原因就是接触多啊。(所以屁话套一个名词就成了高大上的理论了是吗?)

这大概算是学术界最早对异族效应做出的解释,你看做哪行不被时代的发展所局限呢??

(2)内/外群体分类(automaticin-group/out-group categorization,Levin,2000)

Levin做过一系列这方面的研究他的观点提纲挈领地说就是我们看到异族时因其种族信息太过明显会忽略其个人信息,而对本族加工则多是个人信息,而且这个加工模式深入社会认知方方面面。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因为你给人家贴了外国人这个标签以后不再注意他的个人信息了。

2.发展心理学角度

发展心理学观点通常认为异族效应体现的是我们自出生起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

知觉窄化(perceptual narrowing)

要了解什么是知觉窄化,我们首先要看看帕斯卡里斯等人的实验是如何做的。在以小婴儿的实验作为被试的研究中,由于他们不会说话也不能像成人一样理解实验任务,所以我们往往采用“习惯化(adaptation)”范式来进行这类实验。

基本原理是给婴儿重复呈现一张面孔直到他/她不主动盯着这张图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说对于这张图片婴儿已经形成了习惯化(adapted);

之后,我们给婴儿同时呈现两张面孔,其中一张是之前呈现过的,另外一张则是新的,我们根据婴儿对两张图片的注视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婴儿的面孔识别能力,如果婴儿的注视兴趣或者注视时间主要集中在新异的图片上,那么表明婴儿能够识别或者辨别两张图片,婴儿有正常或者较好的面孔识别能力。

运用这个范式实验的结果发现,无论对人脸还是猴子脸,6个月大的婴儿对新异面孔的注视时间都显著长于熟悉的面孔,表明6个月大的婴儿对人脸和猴子脸都能进行很好的识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人的实验结果,对于人类面孔,成人对新异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多于熟悉的面孔,说明成人对人脸有很好的识别能力;而对于猴子面孔,成人对新异面孔和熟悉面孔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成人不能识别猴子这一非人类的面孔;以上结果验证了其他物种效应(other-species effect),即成人对人脸的识别优于对非人脸的识别。

匿名用户
2019-09-09
展开全部
   脸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