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与文化自觉之间有何特点?
展开全部
如果说文化工业的重要表征是消费主义,那么诗词、书信、文物等一系列颇具文化印记的符号也经由大众媒介的呈现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们一方面满足着观众内心对于文化的诉求,另一方面也弥补着这个时代所匮乏的某些意义与想象,因此这些都为文化综艺的勃兴提供了基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文化综艺,相较于曾经那样的“根正苗红”,也与娱乐的边界更加的拉扯不清,就好像“明星+文化”成为了如今文化综艺的标配一般,它们合力在一起为观众塑造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拟态环境”而已。
综艺期望在沉寂之后继续走好未来的路,这确实是其必须面对的“拷问”。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不缺的就是文化,这也是每一档文化综艺都能有不同文化底色的原因。
而在这些无尽的文化里,我们现在已经包装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见字如面》《朗读者》,也在着力打造着《国家宝藏》《信·中国》《一路书香》,但是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它们真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进而表现出更为普遍的人文关怀呢?
这个问题,显然3.0阶段的《国家宝藏》《信·中国》《一路书香》还无法回答,不知未来的那些《小镇故事》《向上吧!诗词2》等,又能否真的想明白这个问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