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发掘得到的古代国库金块是作为黄金储备还是文物?
当然是文物啦。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发现的古代金库黄金,这一定是文物了。首先可以参考文物的定义,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作为文物的黄金,不仅仅是现在我们讲的贵金属。大家都知道火遍全国的海昏侯墓吧,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和麟趾金,虽然不是”国库“的黄金,但是实际上可以反映出汉代的制度,这是他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所以,这些金块并不能简单的被视作可以流通的保值的贵金属,首先它是一个历史产物,作为文物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要远远高过物质层面上的”金子“。
古书里面记载的金,就是黄金,中国古代金和铜之间区分的是很清楚的。那些说古书记载的金饼是铜的人,也不想想为什么汉墓里没有挖出铜饼。古书里之所以能记载那么多大宗金子的交易,是因为中国古代(汉代之前)的金并不值钱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商业并不发达,所以金子更多是用来做各种黄金器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很弱。史书记载。汉代的时候一斤黄金可以兑换三斤白银。黄金一镒,折合今天300克,才只够交换10麻袋小米。所以当时的统治阶级,并不把黄金当回事。(类似的,北美某些印第安部落在殖民者来之前也不把黄金当作很贵重的东西)古代统治者因为各种历史事件赏赐给部下的黄金虽然动不动几百斤,但是折合成粮食来看实际上并不值多少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的黄金显得越来越稀缺。也就不会有人舍得一掷千金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金子并不比外国多,无论是汉朝还是罗马,国库的金子一共100~200吨数量级的储藏量。比如汉书成书时记载当时汉朝全盛时期国库的黄金储量是270吨,同时期罗马国库的储量是179吨,两者基本差不多数量。古文中的金很多时候代指金属。比如我们说历史上的金石并用时代,就是指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阶段,这里的金可以理解为铜。然后看史书中关于货币的记载有黄金、白金、赤金,其实就是指黄金、白银和铜。当然这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俗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的金应是指黄金,而不是铜了。主要是要看语境和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