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长安是和珅同伙,被判了斩监侯,为何会喜出望外?
人在什么时候会喜出望外?柳暗花明又一村,狱中的福长安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就是如此,前脚已经追随和珅踏入“鬼门关”,后脚又被皇帝的“斩监候”拉回人间。
福长安是《还珠格格》中福尔泰的原型,他父亲是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姑姑是富察皇后,姑父是乾隆皇帝,哥哥是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也就是尔康。出生如此显赫的家庭,福长安想低调都不行。
因家族与皇室关系密切,福长安从小就被乾隆养育宫中。到了乾隆晚年,福长安开始受到器重,从一个蓝翎侍卫,一路高升到军机大臣。
官场上的立场,直接决定了日后的前途。站队正确,保住富贵不难,比如傅恒;站错了队,即使是天潢贵胄,保命都成问题,比如弘时。
以福长安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自成一派,然而,他却投靠了和珅。众所周知,和珅是大清的巨贪,而且与嘉庆矛盾重重。嘉庆为了分化“和党”,曾拉拢过福长安,但福长安却一意孤行,没有改弦更张。
乾隆在世时,和珅平安无事;乾隆撒手人寰,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倒和珅。作为“和党”的骨干成员,福长安自然也一起被查办。
按照大清律例,福长安难逃一死,群臣公议应该将其立斩。从天堂到地狱,福长安肯定已经心灰意冷,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但在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宫廷,律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天理、人情、仁义、形势等因素的作用时常可以超越律法。
“和珅一案”,牵连甚广,如果一查到底,会导致局势不稳,嘉庆没有朱元璋杀伐决断的魄力,不敢将案情扩大化,只能搞定罪魁祸首,小范围宽大处理,以安群臣之心。
福长安家与皇室休戚与共,福长安与嘉庆也是表兄弟关系,还曾为大清立过汗马功劳。站在人情的立场,福长安已经没有实质性威胁,嘉庆杀了他就显得有点不仁义。
于是,嘉庆将福长安判为斩监候,但却让他亲自观看和珅自尽,以此杀鸡儆猴。
本该判立斩,结果改判死缓,从种种迹象来看,嘉庆根本没必要杀福长安。以福长安的官场嗅觉,看到嘉庆给他定的罪,想必已经嗅到了活路。
迷路的人,最渴望找到出路;等死的人,最期待的就是能有活路,哪怕是一线生机,哪怕是多活一天。濒临死亡边缘的人,求生意志是最强的,一旦出现转机,当然会喜出望外。福长安只要活着,就一切皆有可能,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果然,福长安只是被贬,没过几年就东山再起,虽不及往日的辉煌,但还是做到了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官居正二品,也算安享晚年了。
巴顿将军曾说过: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倒谷底的反弹力。从这一点来说,福长安从监狱又反弹到二品,称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
福长安出生名门,宦海一生,如同坐了一次过山车。在乾嘉年间,福长安只是棋手的一枚棋子,但这枚棋子却走出了险象环生的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