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吴最后一代君王孙皓,他是怎么从一代明君混到亡国的?
一、孙皓上位背景。
在东吴国君孙休死后,其子仍然年幼,所以孙休的两位大臣濮阳兴、张布辅佐其子继位。 但是当时的时局是蜀汉败亡,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本来东吴就是和曹魏属于单打独斗,皇帝幼不更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领导东吴对抗曹魏的。这时大臣们想到了孙皓,他是孙权时期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当时由于孙和与兄弟孙霸争宠,并结党营私,才被孙权给废掉了。此时孙皓就被一众大臣拥戴为皇帝。
二、推行新政,成就短暂的明君。
孙皓上台后,马上过河拆桥,诛杀了力主拥戴自己的濮阳兴、张布等大臣,收回了绝对的对国家的统治权。使他能放开手脚治理国家,不受其他势力的干扰。他有一腔热血,也有雄心壮志要去重振东吴。他大赦天下,并把年号改为元兴。分封、犒赏了很多功臣。由于当时江东大族的势力过于强大,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他对这些大族势力进行了打压。并且推行了一系列诸如体恤底层农民士兵、开仓济民等新政,受到了当时上到士大夫,下到贫民百姓的一直拥戴。
三、宠信宦官佞臣,终致灭亡。
孙皓错误的重用宦官以及皇亲国戚,使许多小人得志。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人在得到提拔并掌握了一定的实权后,就开始运用手中横征暴敛,中饱私囊,欺压百姓,公报私仇、无恶不作。同时孙皓也在利用这些人来打压政治异己者。这些行为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不满,孙皓没有办法,象征性的处理了几个胆大妄为、骄横跋扈的奸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