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破天荒的立孙子为王,为何他不是按传统传大位给儿子?
因为当时朱元璋最器重、从小当做继承人培养的太子朱标去世了,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后来立其为太孙。
朱标出生时,父亲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今南京),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余,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至正二十年(1360年),便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教育。
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 。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朱标病薨。太子去世后太祖痛哭不已,祔葬孝陵东,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扩展资料: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太子朱标死后,只剩下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最有可能,但最后朱元璋选择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来继承皇位。之所以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宅心仁厚,堪当大任。”朱标病卧在床时,朱允炆日夜守候在父亲床前,还因悲伤过度而消瘦,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中。
但并不意味着朱棣一点机会也没有。朱棣年20岁时就就藩被迫,拥有很高的军事天赋,如果不是后来担任了皇帝,他很可能成长为一代战神。朱标死时,朱棣刚33岁,年富力强雄才大略,正是有一番大作为之时。按理说朱棣就是最佳人选,据说他有一个条件不满足,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的,生母是一名朝鲜女子。
但此说法并没有正史可以证明。《明史·成祖本纪》记载朱棣的生母就是马皇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