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最终被逼退,逼她退位的几位大臣最后怎么样?
在逼迫武则天退位的人员中,张柬之是一个急先锋。他知道武则天即将驾崩了,赶紧找人,顺利逼迫武则天让位。在这个时候,他是李唐复兴的第一大功臣,这个功臣因为被人诬告,发配到边地,老爷子就活生生气死了。要是我的话,我也生气,毕竟,我帮你那么多,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更何况当时的张柬之还那么大年龄了。
还有就是敬晖,他在参加的时候就说要将武三思等人一并干掉,但是张柬之不同意,说了三次以后,就没有再坚持。等到武三思和韦后联合起来了,张柬之被发配的时候,才后悔没有这样做。敬晖被流放到南方很远的地方,就算是到了那里也不能好,被人凌迟处死了,下手得多狠!
崔玄暐也是一个参与者,他在里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但是,他还算是一个很好的下场,只是病死,而不是被人杀了。桓彦范和袁恕己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被发配的过程中就被人杀掉了。这个是不是就是水浒里武松面临的下场呢?武松是杀掉暗杀者,而这俩是被人暗杀了。
这些人要数张柬之郁闷,自己认为替君主考虑,但是君主很懦弱,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被武三思和韦后算计,活活气死也是一个悲惨的下场。参与政变的这些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千万别逆天而行?是不是人力强为就会导致自身受到残害?这是一个迷信的说法,我不赞成!只能说明他们是欠考虑的,没有想到李显那么软弱!
武则天这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可以说得上是女子中的典范。对于她被逼着退位,则是因为她年事已高,已无力于皇位上的天下事,这才果断地让他们逼下台来,不然凭着她严厉的手段这些人的行为她都看不下去的。而逼她退位的五位大臣,也不知道是上天看不下去他们的手段还是什么,最后竟然没有一个能寿终正寝的。
逼迫武则天的五个人都是当朝响当当的人物,其中有被她亲自栽培起来的敬晖,这个人是那会的右丞相,为官很是勤廉,一心为百姓。还有作为狄仁杰的得意爱徒张柬之,崔玄暐当时是鸾台侍郎和同凤阁的鸾台平章事,相当于也是大唐宰相。而桓彦范、袁恕己当时同时作为司刑寺少卿,相当于唐代的最高等级的法院。
在武则天年迈的一天,太子李显和上述五个人率领了很多御林军来到皇宫门口,守城士兵因为看见是太子亲自带了的人,集体让行,让他们轻松到达迎仙宫,之后他们所率领的御林军和武则天的紧身护卫产生了强烈的争斗。在此次争斗中,御林军手刃了张易之兄弟的性命,并冲开了武则天当时所在的寝宫。不过武则天她心里很清楚张柬之杀死张易之兄弟是一个表面现象,真正的目的是逼迫她退位。而此时的武则天,早已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再也没有心思去争,这才低下了头。
可是随着李显复位之后,虽然表面上给了他们这五个人很高的奖励,可是在武三思和韦皇后的污蔑下,把他们五人都贬官外放了。最后病死的病死,含恨而终的含恨而终,还有三个直接是被武三思给杀死了,真是一个都没有善终的。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她改唐为周,励精图治大胆改革。然而晚年的武则天因为宠幸男宠被逼宫退位。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杀死了武则天宠幸的张易之兄弟,迫使武则天退位。武则天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显正式继位国号恢复为唐。这就是神龙之变。
参与神龙之变的主要是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几位大臣。这几个人都是朝中掌握实权的人物。当时的张柬之是宰相之职。其他几人也是位高权重。李旦复位后,重赏了张柬之等五人,几位大臣都被封王。臣子被封王这样的荣耀,在唐朝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这场政变只是诛杀了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他们没有立刻除掉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也没有趁机杀掉武则天。张柬之等几位大臣被封王以后其实也就没有了实权。706年王同皎案件爆发,武三思趁机诬陷张柬之等人是同谋,负责彻查案件的李承嘉是武三思的同党,他上奏李显说这五人图谋造反。武三思又让御史在朝中弹劾,因为五人手中有丹书铁券不能赐死。昏庸的李显将五人贬官流放。
但是武三思并没有就此放手,他派周利用去追杀几人,还没动手张柬之和崔玄暐就忧愤而死,敬晖赴任崖州不久就被周利用凌迟处死、桓彦范、袁恕己被他杀死。发动“神龙之变”的五位大臣,竟无一人善终,结局真是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