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19个回答
2018-12-3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地壳运动中,当地壳的岩层经不住力的冲击而发生断裂,或者是有裂缝的地方再次发生错动,就要发生地震。
地震几乎不断地发生。幸亏,大多数地震只有用地震仪才能检测出来。其他的是感觉不到的小地震。但是,余下的一些则可引起重大灾祸。它们可产生灾难性和惊人的后果,例如毁坏城市、破坏大坝、造成滑坡、引起称为海啸的巨大海浪和火山爆发。世界上有些地方经常一年至少发生一次很大的地震。
平均每年有10000人死于地震。根据联合国的调查研究,在1926年—1950年间,因地震死亡350000人,财产损失超过100亿美元。虽然有检测地震的先进方法和较好的警报系统,但是由于城市扩大以容纳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可能在未来的地震中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要增大。人类很早就关心地震的危险,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3000年以前的中国商代。
虽然强烈地震本身肯定有破坏性,但是地震的冲击波还可引发其他类型的地球运动。例如,许多地震伴随着的猛烈震动常常引起岩滑、雪崩和滑坡。在有些地区,这些事件的破坏性往往比地震本身还大。
地震还可引起泛滥和火灾。泛滥发生于沿海岸线的海啸,湖泊和水道等封闭水体的大规模湖震和水坝损坏。1906年旧金山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了最大的财产损失,该城市中心的521个街区燃烧了3天,无法控制。1923年东京地震也引起了火灾,给市民造成很大的损害和困难。
地震几乎不断地发生。幸亏,大多数地震只有用地震仪才能检测出来。其他的是感觉不到的小地震。但是,余下的一些则可引起重大灾祸。它们可产生灾难性和惊人的后果,例如毁坏城市、破坏大坝、造成滑坡、引起称为海啸的巨大海浪和火山爆发。世界上有些地方经常一年至少发生一次很大的地震。
平均每年有10000人死于地震。根据联合国的调查研究,在1926年—1950年间,因地震死亡350000人,财产损失超过100亿美元。虽然有检测地震的先进方法和较好的警报系统,但是由于城市扩大以容纳迅速增长的世界人口,可能在未来的地震中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要增大。人类很早就关心地震的危险,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3000年以前的中国商代。
虽然强烈地震本身肯定有破坏性,但是地震的冲击波还可引发其他类型的地球运动。例如,许多地震伴随着的猛烈震动常常引起岩滑、雪崩和滑坡。在有些地区,这些事件的破坏性往往比地震本身还大。
地震还可引起泛滥和火灾。泛滥发生于沿海岸线的海啸,湖泊和水道等封闭水体的大规模湖震和水坝损坏。1906年旧金山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了最大的财产损失,该城市中心的521个街区燃烧了3天,无法控制。1923年东京地震也引起了火灾,给市民造成很大的损害和困难。
详情
- 官方电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震
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