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佩尔提方案于什么时候被废除?
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宣布成立共和国以后,先后建立过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及巴黎公社,政体几经反复,到1875年宪法的通过,共和政体的巩固(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统治才最终确定。这期间资产阶级各党派先后执政,他们都十分重视国民教育的作用,纷纷提出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虽因处于大革命期间,均无法实施,但对以后法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康多塞和雷佩尔提出的方案。
1.康多塞方案
康多塞(1743年~1794年)是大革命时期,大资产阶级执政党吉伦特党的领袖之一。他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负责公共教育委员会。1792年4月,由他负责组织五人小组起草了一份全面的教育计划,提出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免费学校。
计划提出,国家应担负教育其男、女公民的责任,建立起包括初级小学(四年)、高级小学(三年)、中等学校(五年)和专门学校(大学)的统一的相互衔接的学校体系。其中初级小学是普及性的,所有的学龄儿童均应入学,实施广泛的普通教育和劳动教育;高级小学招收初级小学毕业生,有较好的设备,注重实科教育;中等学校除完成普通教育外,还进行农业、军事和医学等专业知识的教育;专门学校是代替旧大学的高等教育机关,培养担任政府公职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才。
康多塞提出要实行统一的学校管理体制。他主张废除宗教教育,给学生们讲授资产阶级宪法和《人权宣言》;加强科学教育,尤其是数学、物理知识的教学,因为这些知识不仅对发展工业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而且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
康多塞方案的基本精神对19世纪法国教育有很大影响,但它反映的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各级学校均实行免费制度,但是它没能为贫苦儿童接受教育规定任何物质保证。
2.雷佩尔提方案
雷佩尔提(1758年~1793年)在自己的方案中首先批评了康多塞方案,指出它只是宣布了普及初等教育而没考虑实施这种教育的物质条件。为了真正的实现普及教育,雷佩尔提主张建立“国民教育之家”,这是国家举办的寄宿学校,招收所有5岁至12岁的男、女儿童入学,并由国家供给他们衣食,其经费来源是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和儿童自己的劳动收入。他强调指出,“贫民教育的费用要由富人来负担”。“国民教育之家”的管理要吸收家长参加,每年一星期的时间轮流参加学校的全部生活。在学校里,学生要接受德、智、体、劳等几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健康、诚实、守纪律、爱国的法兰西公民。
雷佩尔提方案代表了革命中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较之康多塞计划更为民主,更富于革命性。该方案经国民公会多次讨论,于1793年修改后通过,但很快又被废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