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治国根本理念到底是什么?

 我来答
ykf70690
高粉答主

2019-04-06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822万
展开全部
一: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二:“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三:“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8]

总结: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义)、诚(信)、弟(悌)、智(知)、忠、礼、勇、恕、廉、温、恭、宽、良、耻、让、敏、惠等项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新左右
高能答主

2019-04-07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6万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2331万
展开全部
儒家的治国理念摆在第一位的便是仁政。
这种观念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非常的有借鉴意义,诸侯国相互争霸,大家各自秉承着治国理念,以兴国安邦平天下。当今大世道提倡文明、宗教,这与儒家万物同处一折的理念是类似的。正是由于这种理念,今世才逐渐形成中华美德的优良传统。

君王推行仁政,目的在于取之于民报之于民。当然这是官方说的,真正的利益有很大程度是流向统治阶级,而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受人民爱戴的基础在于,剩下的利益的多少。人们能够安居乐意,审时夺度的耕种农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仁政。
仁政的目的前提是大统一的格局,只有在维护民生安全的前提之下,人民才有可能得到文化素养的全方面提升,在生命安全面前,所有的理智、文化都在逊色一筹,特别是用暴力来针对,这是人类在生存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人类可以注重诗词歌赋、文化理想,但在纯粹的武力威慑面前化为乌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6239c7
2019-04-07 · TA获得超过41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65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67.3万
展开全部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儒家的核心思想: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倾心教育小辛老师

2019-04-07 · 爱好辅导教育,可以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哦
倾心教育小辛老师
采纳数:4957 获赞数:160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国的历史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整个国家的官方统治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从此后2000余年在没有变化。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民族统治这片土地。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清圣祖。这些历史上汉族或少数民族的皇帝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儒家。儒家也在这2000年中高枕无忧,皇帝轮流做,儒家不会换。可以说,儒家子弟就是古代2000余年来的金饭碗。

图为台北孔庙

鸦片战争以后,儒家就捧着这个【金饭碗】而不思进取,坐视清朝衰落,而没有进行政治思想改革;清帝退位,对于他们不过就是换一个公司继续打工而已。他们最为封建皇权统治的思想利器,永远不会丢掉这个【金饭碗】。

或许你就设想过,如果历史上中国的统治思想不是儒家,而是法家或者道家,那么中国的历史又会如何,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感谢我们的先辈们有详细记录历史的习惯,可以留作给我们的后来人的借鉴和参考。

而以史为镜是观察曾经发生的兴亡更替,也是华夏民族一贯的优秀传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唐·魏征

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挽回了周王室的尊严,也拯救了中原的华夏民族于北方游牧民族的 的蚕食之下。完成了至高无上的政治事业。

这一时期的齐国统治思想既是管仲发起齐法家思想,但是齐法家思想的来源确实道家思想。

管仲提出了【君道无为】的观点。 这个观点和道家的【无为】思想一致,并且管仲将这样的道家指导思想运用在了实际的治国理政中。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本性而为之。管仲和老子都认为有一个道德本体,他【无所为,但又无所不为。】

从道家思想为核心的管仲,将道家思想运用运用到了法家思想力。

在治国理念中,管仲将国家比作人体,君王比作人的心。也即是君主为一个国家的核心。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盈,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 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

心可以可以控制九窍,但不能代替九窍的作用。心可以控制耳朵去听,眼睛去看,舌头去尝,手去触摸;但是不能代替耳朵去听,眼睛去看,舌头去尝,手去触摸。

所以君王的应该按照【道】的原则治国,不去干预群臣的职责,而只需要做好君王应做的事情,这样天下就可以大治。

管仲将君王所需要的职责分为两种:即掌握立法、以及录取人才等两种决策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励愈文摘
文化旅行者

2019-04-07 · 历史文化相关的都是些小爱好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65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35万
展开全部
1.中国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此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说明了治国之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儒家礼治即以礼治国的主张,也就是施仁政,以德治国。总的来说儒家的治国思想有德治、仁治、礼治、孝治等,注重以德感化人,讲究人的内在修为 。
2.现在我们讲的是依法治国,如今,我们在实行以法治国的同时,如果大力推行以德治国,那么其适用后所产生的结果也会是截然相反的。因为中国是一个注重伦理道德的国家。但伴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剧烈了嬗变。过,传统道德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型的过程中,失去了进行自身调适的可能性,出现了道德"失范",面临自身绵延的危机。道德立国已不可能。在当今社会,只有在法律治理不了的条件下或者在法律无法及时约束的情况下,道德才能发挥一定的弥补作用。 当然,社会从来就不是靠法律自身就可以单枪匹马所能解决了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完全离不开良心道德的支持和辅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