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致癌吗?
蕨菜有增加致癌的风险。
蕨菜中含有一些与癌症相关的物质,如: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类化合物等,而且其中还含有一种叫做原蕨苷的致癌物,这种成分容易增加人体患食道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生率,但是它也只是增加患癌的风险,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所以食用时多加注意,一般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的。
蕨菜高温处理可以减低其致癌的风险:
蕨菜中的致癌物在经过高温处理后其含量能大大减少,因为在食用蕨菜前可以将它先焯水后再烹饪,不生吃蕨菜;另外,为了避免出现致癌的风险,蕨菜也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建议一次吃100-200克左右即可。
蕨菜晒干还会致癌:
蕨菜中与癌症相关的成分、易致癌物并不会在晒干之后就消失,所以即使将蕨菜晒干也不会降低其致癌的风险,但是将蕨菜晒干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而且吃起来有另外一番风味。
蕨菜致癌,但致癌几率不高。
虽然蕨菜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植物,但它的学名是“欧洲蕨”。它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是最常见的蕨类植物之一。 叶子呈宽三角形或长方形三角形,花蕾卷曲。 地下茎黑色,多年生 在潮湿多雨的热带地区,欧洲蕨类植物可以长到三米以上 蕨类植物不开花也不结种子,通过孢子繁殖。
蕨类是植物的一个大分类,是最古老的陆生植物,早在35000万年前,正是巨大的原始蕨类植物构成地球上的森林,称霸植物界几千万年。煤矿的主要来源,就是地层中沉积的灭绝木本蕨类植物。
平时我们采来吃的卷卷的蕨菜,是欧洲蕨的嫩叶。拥有蜗牛壳花纹或者说旋涡花纹形状的可爱嫩叶,是蕨类植物的标志性特征。
欧洲蕨的茎我们是看不见的,除非把它挖出来。它的茎在地下,长得像根,而且可以吃,富含淀粉。看这句描述,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好吃的?
对,就是蕨根粉,蕨根粉是欧洲蕨的地下茎做的,所以跟地下茎一样颜色发黑。采来长长的欧洲蕨地下茎,压成浆,再烘干成粉,拌上酱油、醋、辣椒、葱花、香菜、蒜末……美味!
两个世纪前,欧洲人首先发现蕨菜毒性不小,因为欧洲一些地区用蕨菜来喂牛羊,结果牛羊中毒、失明、长恶性肿瘤。那么,蕨菜对人类有没有什么毒性呢?答案是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蕨菜里有一种叫做原蕨苷的物质,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与氨基酸反应,对DNA造成损害,诱发癌症。
致癌。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中部山区食道癌高发,调查结果将元凶指向了蕨菜——当地人经常食用蕨菜。数据显示:当地男性食道癌病发率比其他地区增加2.1倍,女性病发率更高,增加了3.7倍。
真正证实蕨致癌是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日本科学家成功从蕨中分离出一种致癌物质,实验发现,这种物质摄入后会引发或加速动物的癌变,具有致癌性。人们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原蕨苷。
不仅如此,目前科学家已经从厥中分离出多种可疑的致癌化合物,而原蕨苷只是其中一种已经比较肯定的致癌物质。
国外早已经用充足的实验证明,厥能引起牛、绵阳,豚鼠、大小白鼠、蟾蜍等多种动物多个部位多种类型的肿瘤。
原蕨苷(英文:ptaquiloside)是一种致癌物质,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被世界癌症组织评级为2B类致癌物。研究发现,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并且,新鲜蕨的致癌及诱癌作用均比处理蕨更强,实验结果与国外研究以及文献报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