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揭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矿产勘查工作以至整个地矿工作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各种测量数值系统的精度,尽可能向客观存在的矿产地质体逼近,更加正确地认识它们,反映它们。
由于找矿的对象通常深埋地下,仅靠人们的感觉器官不仅很难观测其面貌,而且往往不能发现它的存在,这就需要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各种探矿设备仪器的帮助来探寻我们所要找的矿产。为了减少风险提高找矿成功率,就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技术方法的帮助。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整个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如此;另一方面,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找矿的成本越来越高。如“六五”期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1586处,而“七五”新发现的矿产地仅为1441处,减少9%。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石油钻井深度一般为1000~2000米,而现在井深达3000~5000米。70年代,固体矿产钻井成本一般每米为53元,而现在为280元。为了提高矿产勘查效果和经济效益,就更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在找矿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于找矿的重要性不仅在理论上有充分的根据,而且也为矿产勘查实践所证实。
以地球化学勘查为例,不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区域性扫描→异常检查→异常详查→探矿工程验证,而且在采样、分析、数据处理与解释推断等方面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化探勘查技术本身也有很多进步。如,特殊景观区区域化探方法技术、某些痕量超痕量元素快速分析技术、区域化探资料计算机成图及处理技术等。由于化探方法的完善与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找矿工作的发展。1979~1990年的12年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357万平方公里第二代1∶20万比例尺区域化探扫面和44万平方公里1∶50万比例尺区域化探扫面工作。采集了近360万个样品,由于测试分析技术的进步,每个样品可对39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了大量找矿信息,发现了24000多个化探异常。经过三级异常查证和进一步普查、详查,共发现各类矿种产地676处,其中已证实为工业矿床的共158处。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不仅表现在能对微量化探样品中39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对元素分析精度也大大提高。过去对金的分析精度只能达到ppm(10-6)级,而现在已达到ppb(10-9)级,从而可以将微弱的金、银矿化清楚反映出来,大大提高了金、银矿的发现能力。所以,这12年化探异常所发现的676处矿点和矿床中有459处是金的矿点和矿床,占68%(表26)。河南豫西地区、山东胶东地区以及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一系列大型金矿都是通过化探方法发现的。辽宁区调队通过1∶20万和1∶5万化探,利用金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快速追踪异常源,结合地质观察发现了阜新排山楼大型金矿,并实现“四当年”快速评价。即当年发现异常、当年验证见矿、当年开展普查、当年提交详查基地。
表261979~1990年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异常查明的矿产地和矿床数(处)的矿种分布
(据孙焕振,周庆来,1991)
在钻探技术方面,近几年在钻探设备、钻探工艺技术、钻头、泥浆冲洗液等多方面都有重大进步。由于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普遍推广采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工艺和绳索取心技术和多种优质钻头、优质泥浆工艺,大大提高了钻进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未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工艺前,钻探台月效率为273米,而推广后为399米。福建地矿局在上杭紫金山矿区推广金刚石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提高台效33%~135%,岩矿心采取率达93.7%~100%。新疆地矿局在黄山铜镍矿区采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施工,平均深度为928.6米的钻孔30个,最深孔1506米,台效平均为664米,优质孔率93.3%,保证了质量,缩短了工期。近几年受控定向钻进技术试验的成功,使一位多井(即在一个井场一个井眼中深部施工几口不同方位的斜井)钻进成为现实,从而大大提高了钻进效率和经济效益。安徽冬瓜山铜矿区,采用螺杆钻的方法进行受控定向分支技术钻进,完成深达840米以上的1个主孔和4个分支孔,节省工作量4090米,节省台月费用30%,质量符合要求。吉林地矿局采用空气反循环中心取样(CSR)钻探技术,改变了砂金矿多年取心率质量不合要求的状况,快速优质地完成了勘探任务。
运用先进的物探方法,特别是航空物探和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在大面积范围内迅速表明地质构造情况获得大量的找矿信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在全国开展第一代航空物探调查以来,发现各类航磁异常3万多处,其中矿产异常450多处。经过地面查证,发现了一批重要矿产地。“七五”期间,第二代航空物探方法技术、频谱激电技术、数字测井技术、井中物探技术都有新的发展,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油物探方面,由于普遍采用了数字地震仪,对于提高油气勘查水平和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用物探方法寻找金属、非金属都获得很多成果。地热物探在滇藏新构造活动区高温地热田、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岩区中温地热田和京津古潜山型低温地热田勘查地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航空遥感技术近几年在找矿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对于在大范围内迅速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发现找矿线索具有很好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在矿产信息搜集、数据解释处理与存储、资料整理与成图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找矿效果和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
在坑探方面由于成功地推广应用了“新奥法”技术并有所创新,使一些过去难以施工的复杂地层坑道掘进问题得到解决。如四川羊石坑汞矿勘探,需通过陈山崖断裂带,用老方法几次上马施工均未成功,后来采用此新技术一次通过。该技术在云南老王寨金矿、河南上宫金矿和陕西双王金矿等矿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保证了安全,还节省了时间和投资。
实验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地质找矿工作。近10年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岩矿样品的痕量元素分析体系和一些矿物的主、次、痕分析体系,适应了“六五”和“七五”时期广泛开展的地球化学工作的需要,继而又研制出一批新的岩矿标样和标准分析方法,达到了国际水平。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比较突出的,如河南省地矿厅所属地勘单位和实验室率先在痕量和超痕量金的分析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用化学-光谱法检测岩石中的痕量金,10克取样中可检测出0.1n克(即百亿分之一)的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快速发现金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之所以有许多金矿的发现,与金的分析技术的突破有很大关系。
在地质测绘、地质制图和地质报告印制方面,由于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大大加快了速度,而且显著地提高了质量。如采用网点菲林减色技术印制多色地质图,用色数由过去20~30个,减至4~6个,同样保证地质图分色效果,印制效率提高1/3,成本降低20%,效果显著。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我国矿产勘查取得丰硕成果,油气方面尤为显著,如近10多年来,地矿部门在全国开展以“四新”(新领域、新类型、新地区、新深度)为主要内容的二轮油气勘查,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和东海两个重点探区连续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和进展,而且在松辽盆地南部的浅层天然气勘查实现了重大突破,四川、鄂尔多斯、苏北等地区也有新的进展。开辟了一批重要的勘探基地,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油气地质成果。石油工业部门的地质勘查队伍也在若干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地矿部门和石油工业部门油气勘查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依靠科技进步的结果,正如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所总结概括的那样———依靠科学技术的“四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坚持探索二轮油气勘查的“四新”,从而使勘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功。
“七五”期间,就油气勘查技术方法的进步与提高来说,对于取得各项油气地质成果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例如,物探方面的在复杂地形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圈闭勘探方法技术、三维技术、资料处理技术,以及人机联作解译技术和地震资料在储量计算与油气田快速评价的方法技术;针对不同地区储层特性的测井技术;多参数油气化探新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钻井方面试行了一套包括高压喷射钻井技术、平衡压力钻井技术和优选参数钻井的深探井钻井工艺技术和绕事故井段的侧钻技术和定向井技术,深井微球低密度水泥浆固井工艺技术;油气测试方面的深井测试技术,不稳定测试技术等;东海平湖四井施工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于茫茫大海中在海底回找回接井口成功,掌握了海洋钻井的这一技术难关。这些技术方法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平均探井成功率(指钻获工业油气流的发现井与探井总数的比率)由“六五”的13.8%提高到“七五”的15.17%,最高的是东海,全盆地探井成功率为50%,西湖凹陷为63%。探井单井获控制储量平均为117万吨/井,东海最高,按1990年已批准的数字(含气析油)计为355万吨/井,按气储计为49亿立方米/井(珠江口为75亿立方米/井,海域平均探明储量为45万吨/井)。“七五”经地震勘探等方法共发现315个局部构造,总面积9264平方公里,其中已落实的构造157个,上钻钻探验证的构造72个,获工业油气流的22个,圈闭钻探成功率30%;见油气显示的构造50个,占验证构造的69%。
“七五”期间,地矿部门还在一些方面开展了与国外同行的双边技术合作。例如,川西地区的深部超高压层天然气勘探,历时10年始终没获高产稳产,深部钻井工艺是主要问题,“七五”期间通过引进装备和技术专家,并与自己的力量相结合,终于在川合100井获高产稳产油气流,打开了新局面。还有中日鄂尔多斯油气勘查项目、中西德广宁铌钽矿勘查项目、中美干旱地区含金异常合作项目、中加金矿、中英金刚石、中荷黄河三角洲、中日新疆地下水等合作研究项目,都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找矿成果。
总之,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2年来,由于注意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采用先进找矿理论、先进找矿技术方法、先进找矿工具进行找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找矿工作获得丰硕的成果。据统计,“七五”期间有探明储量的矿种由“六五”的144种增加到149种,有20种矿产新探明储量相当于前35年探明储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