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说的一个时辰分几刻呀。常说的午时三刻是指几点呀。 5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那一个时辰分几刻呀。常说的午时三刻是指几点呀?再一个谁知道《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经常说得什么“寅时,平旦”等等的话是什么意思呀?...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那一个时辰分几刻呀。常说的午时三刻是指几点呀?再一个谁知道《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经常说得什么“寅时,平旦”等等的话是什么意思呀?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按照我的理解,给出你这样一个回答,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清朝以前,一天分为100刻,清朝时一天分为96刻.至于100刻跟96刻的争论没有意义,我们姑且以96刻为例来计算,那么一个时辰就是8刻,午时三刻就是11:45.但又有一种说法,说是午时又分初午与正午.正午为12点,通常说的午时三刻其实是正午三刻,那就该是12:45.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午时三刻就是正午三刻,也就是12:45.
我想强调的是点时间与线时间的问题.按照线时间的说法,正午到未时整,可以分为四刻,从12点到12:15为正午一刻,12:15到12:30为正午二刻,12:30到12:45为正午三刻,12:45到13:00为正午四刻.那么你能不能说到了12:30就是正午三刻呢?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因为"时辰"跟"刻"描述的是点时间,不是线时间.点时间就是说,正午一刻就是12:15,正午二刻就是12:30,正午三刻就是12:45,午时三刻砍头,就是正午三刻,也就是12:45分准时砍头.同理,午时就是11点整,而不是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就像现在说8点上班,你就要8点或8点以前到,而不是8点到9点之间.超过了8点,就算不到9点,你也是迟到,古时候点卯,你就要5点或5点以前到,超过5点,你就是迟到.
按照这个道理推论,寅时就是早晨3点整,而不是3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
平旦是另一种计时方法,时辰是以滴漏计时,平旦是以日出计时.太阳刚出地平线时为平旦,现在民间仍有这种记时方法,比如日上三杆的说法仍在民间偶尔使用.
在清朝以前,一天分为100刻,清朝时一天分为96刻.至于100刻跟96刻的争论没有意义,我们姑且以96刻为例来计算,那么一个时辰就是8刻,午时三刻就是11:45.但又有一种说法,说是午时又分初午与正午.正午为12点,通常说的午时三刻其实是正午三刻,那就该是12:45.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午时三刻就是正午三刻,也就是12:45.
我想强调的是点时间与线时间的问题.按照线时间的说法,正午到未时整,可以分为四刻,从12点到12:15为正午一刻,12:15到12:30为正午二刻,12:30到12:45为正午三刻,12:45到13:00为正午四刻.那么你能不能说到了12:30就是正午三刻呢?我认为不能这么说.因为"时辰"跟"刻"描述的是点时间,不是线时间.点时间就是说,正午一刻就是12:15,正午二刻就是12:30,正午三刻就是12:45,午时三刻砍头,就是正午三刻,也就是12:45分准时砍头.同理,午时就是11点整,而不是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就像现在说8点上班,你就要8点或8点以前到,而不是8点到9点之间.超过了8点,就算不到9点,你也是迟到,古时候点卯,你就要5点或5点以前到,超过5点,你就是迟到.
按照这个道理推论,寅时就是早晨3点整,而不是3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
平旦是另一种计时方法,时辰是以滴漏计时,平旦是以日出计时.太阳刚出地平线时为平旦,现在民间仍有这种记时方法,比如日上三杆的说法仍在民间偶尔使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