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学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情况
论文开题报告要用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要西方哪个学者在什么书中或者什么场合中说了什么话中国哪个学者在什么书中或者什么场合中说了什么话急求!!!发我邮箱也行82054136...
论文开题报告要用的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
要西方哪个学者在什么书中或者什么场合中说了什么话
中国哪个学者在什么书中或者什么场合中说了什么话
急求!!!
发我邮箱也行820541366@qq.com
追加100谢谢
一楼的我是要哪个学者写的,我要是自己能写,我不就是学者了? 展开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
要西方哪个学者在什么书中或者什么场合中说了什么话
中国哪个学者在什么书中或者什么场合中说了什么话
急求!!!
发我邮箱也行820541366@qq.com
追加100谢谢
一楼的我是要哪个学者写的,我要是自己能写,我不就是学者了?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中国学者的,可以去图书馆查查这本书:
《中西文化对比》,顾雪梁。
相信其中有不少可用的内容,我手头没有这本书,帮不了你,抱歉。
关于外国学者的,请看:
瑞典汉学家:中西文化差异没那么大
2009年11月09日 10:12 来源:人民日报
中西文化“异质论”一直存在,但无论是主张西化,还是主张回归传统的中国人,常常把中国跟欧洲文化的区别说得太过。实际上,每种文化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
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国际交流、跨文化对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怎么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但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自从中国和欧洲开始有接触,至少从16世纪末以来,双方都存在着中西文化的“异质论”。很多欧洲人认为,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根本不一样。同样的,很多中国人也把欧洲文化描述为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中国的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本国的文化传统。那个时候,欧洲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家也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对现代化构成障碍,应该抛弃。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反思成为很时髦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很多中国人开始反思中西文化的“异质论”。有人主张西化;也有人主张回归传统,一方面,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西方缺乏的宝贵东西,另一方面,他们觉得中国人应该认同自己的传统,否则就会出现认同危机。
我在这里描述的是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常常把中国跟欧洲文化的区别说得太过,把表象上的差异描述为本质上的差异。比如,主张西化的人认为,“超越”是现代文化必不可少、也是传统中国没有的东西;主张回归传统的人则强调,“天人合一”的概念非常重要,这是中国一直都有但是欧洲没有的概念。
这两种论点对吗?站得住脚吗?我认为,可能站不住脚。说中国没有“超越”或者说中国的“超越”跟西方的“超越”有所不同,大概是对的,但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非完全不同,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不能说西方没有。中国文化本身也有很多内在的区别,西方文化也一样。两种文化各自内在的差异,大概还要大于它们之间的差异。其实,我们也应该对区别感兴趣,这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思。与其说中西文化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如说这是本质的变奏。
今天的中国,很多人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骄傲,很多人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屈辱感被骄傲感所代替,应该是一件好事。不过我听到“独特性”这个词时,还是有一点担心,因为我觉得这个词好像把中西文化描述为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文化。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
罗多弼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院士
(本报记者董阳采访整理)
《中西文化对比》,顾雪梁。
相信其中有不少可用的内容,我手头没有这本书,帮不了你,抱歉。
关于外国学者的,请看:
瑞典汉学家:中西文化差异没那么大
2009年11月09日 10:12 来源:人民日报
中西文化“异质论”一直存在,但无论是主张西化,还是主张回归传统的中国人,常常把中国跟欧洲文化的区别说得太过。实际上,每种文化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
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国际交流、跨文化对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怎么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但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自从中国和欧洲开始有接触,至少从16世纪末以来,双方都存在着中西文化的“异质论”。很多欧洲人认为,欧洲文化和中国文化根本不一样。同样的,很多中国人也把欧洲文化描述为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中国的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本国的文化传统。那个时候,欧洲一些有影响的思想家也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对现代化构成障碍,应该抛弃。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反思成为很时髦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很多中国人开始反思中西文化的“异质论”。有人主张西化;也有人主张回归传统,一方面,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西方缺乏的宝贵东西,另一方面,他们觉得中国人应该认同自己的传统,否则就会出现认同危机。
我在这里描述的是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常常把中国跟欧洲文化的区别说得太过,把表象上的差异描述为本质上的差异。比如,主张西化的人认为,“超越”是现代文化必不可少、也是传统中国没有的东西;主张回归传统的人则强调,“天人合一”的概念非常重要,这是中国一直都有但是欧洲没有的概念。
这两种论点对吗?站得住脚吗?我认为,可能站不住脚。说中国没有“超越”或者说中国的“超越”跟西方的“超越”有所不同,大概是对的,但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并非完全不同,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不能说西方没有。中国文化本身也有很多内在的区别,西方文化也一样。两种文化各自内在的差异,大概还要大于它们之间的差异。其实,我们也应该对区别感兴趣,这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思。与其说中西文化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如说这是本质的变奏。
今天的中国,很多人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骄傲,很多人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屈辱感被骄傲感所代替,应该是一件好事。不过我听到“独特性”这个词时,还是有一点担心,因为我觉得这个词好像把中西文化描述为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文化。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
罗多弼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和考古学院院士
(本报记者董阳采访整理)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1-09/1953761.s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