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
如图,已知斜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点B1在底面上的射影D落在BC边上。(Ⅰ)求证:AC⊥平面BB1C1C;(Ⅱ)当为何值时,AB1⊥BC1,且使...
如图,已知斜三棱锥 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 ,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 ,点B1在底面上的射影D落在BC边上。
(Ⅰ)求证:AC⊥平面BB1C1C;
(Ⅱ)当 为何值时,AB1⊥BC1,且使D点恰为BC的中点?并说明理由;
(Ⅲ)当AB1⊥BC1,且D为BC中点时,若BC=2,四棱锥 的体积为 ,求二面角 的大小。
如图, 垂直于直角梯形 所在平面, = , .
(1)证明:平面 平面 ;
(2)求二面角 的大小;
(3)在线段 上是否存在点 ,使直线 与 所成
角大小为 ?如果存在,求出点 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已知斜三棱锥ABC-A1B1C1 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 角ACB=90° ,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a ,点B1在底面上的射影D落在BC边上。
(Ⅰ)求证:AC⊥平面BB1C1C
Ⅱ)当a 为何值时,AB1⊥BC1,且使D点恰为BC的中点?并说明理由
Ⅲ)当AB1⊥BC1,且D为BC中点时,若BC=2,四棱锥A-BB1CC1 的体积为3分之2倍的根号3 ,求二面角A-B1C1-C 的大小
2. PA垂直于直角梯形ABCD 所在平面 角ABC=90°AB=PA=BC=a AD=3a
1)证明:平面PAB垂直于 平面 PBC
(2)求二面角C-PD-A 的大小;
(3)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点E ,使直线PB 与CE 所成
角大小为60° ?如果存在,求出点E 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展开
(Ⅰ)求证:AC⊥平面BB1C1C;
(Ⅱ)当 为何值时,AB1⊥BC1,且使D点恰为BC的中点?并说明理由;
(Ⅲ)当AB1⊥BC1,且D为BC中点时,若BC=2,四棱锥 的体积为 ,求二面角 的大小。
如图, 垂直于直角梯形 所在平面, = , .
(1)证明:平面 平面 ;
(2)求二面角 的大小;
(3)在线段 上是否存在点 ,使直线 与 所成
角大小为 ?如果存在,求出点 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已知斜三棱锥ABC-A1B1C1 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 角ACB=90° ,侧棱与底面所成角为a ,点B1在底面上的射影D落在BC边上。
(Ⅰ)求证:AC⊥平面BB1C1C
Ⅱ)当a 为何值时,AB1⊥BC1,且使D点恰为BC的中点?并说明理由
Ⅲ)当AB1⊥BC1,且D为BC中点时,若BC=2,四棱锥A-BB1CC1 的体积为3分之2倍的根号3 ,求二面角A-B1C1-C 的大小
2. PA垂直于直角梯形ABCD 所在平面 角ABC=90°AB=PA=BC=a AD=3a
1)证明:平面PAB垂直于 平面 PBC
(2)求二面角C-PD-A 的大小;
(3)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点E ,使直线PB 与CE 所成
角大小为60° ?如果存在,求出点E 的位置;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展开
展开全部
1.
(Ⅰ)证明:
∵B1D⊥平面ABC,AC在平面ABC内,∴B1D⊥AC.
又∵AC⊥BC,BC∩B1D=D ∴AC⊥平面BB1C1C.
(Ⅱ)解:连结B1C.
∵AC⊥平面BB1C1C,要使AB1⊥BC1,由三垂线定理可知,只须B1C⊥BC1
∴平行四边形BB1C1C为菱形, 此时,BC=BB1.
又∵B1D⊥BC,要使D为BC中点,只须B1C= B1B,即△BB1C为正三角形 ∴∠B1BC=60°.
∵B1D⊥平面ABC,且D落在BC上 ∴∠B1BC即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
故当α=60°时,AB1⊥BC1,且使D为BC中点.
(Ⅲ)解:过点C作CE⊥B1C1于E点,连结AE、AC1.
∵AC⊥平面BB1C1C ∴AE⊥B1C1
∴∠AEC是二面角A-B1C1-C的平面角.
由(Ⅱ)知:BB1=BC=2,α=60° ∴B1D=√3,CE=B1D=√3
∵SBB1C1C=BC*B1D=2√3
∴(1/3)*SBB1C1C*AC=VA-BB1C1C=(2√3)/3,则AC=1.
在Rt△AEC中,tan∠AEC=AC/CE=(√3)/3
∴∠AEC=30°,故二面角A-B1C1-C的大小为π/6.
2.
(1)证明:
∵PA⊥平面ABCD,BC在平面ABCD内 ∴PA⊥BC.
∵AB⊥BC,PA∩AB=A ∴BC⊥平面PAB ∴平面PBC⊥平面PAB.
(2)解:在AD上取一点M,使AM=BC=a,过点M作MN⊥PD于点N,连结CM、CN.
∵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 ∴∠BAD=90°,BC//AD
∴AB⊥AD,四边形ABCM是平行四边形,则有CM//AB,CM⊥AD,CM=AB=a.
∵PA⊥平面ABCD,CM在平面ABCD内 ∴PA⊥CM.
∵PA∩AD=A ∴CM⊥平面PAD,则CM⊥PD,CM⊥MN.
∵MN⊥PD,CM∩MN=M ∴PD⊥平面CMN ∴PD⊥CN.
即∠CNM就是二面角C-PD-A的平面角.
易求得:PD=(√10)a,MD=2a,△DNM∽△DAP,则MN/PA=MD/PD,解得:MN=(√10)a/5.
在Rt△CMN中,tan∠CNM=CM/MN=(√10)/2,故二面角C-PD-A的大小为arctan(√10)/2.
(3)解:连结PM,BM.
由勾股定理,可知:AB^2+PA^2=PB^2,AM^2+PA^2=PM^2,AB^2+AM^2=BM^2.
∵AB=PA=AM=a ∴PB=PM=BM,即△BPM是等边三角形,则∠PBM=60°.
故过点C作BM的平行线,与AD的交点便是所求的E点.
易证出四边形BCEM是平行四边形,则ME=BC=a,此时DE=a.
故线段AD上存在点E,使直线PB与CE所成角大小为60°.
此时,点E是线段AD上靠近点D的那个三等分点.
(Ⅰ)证明:
∵B1D⊥平面ABC,AC在平面ABC内,∴B1D⊥AC.
又∵AC⊥BC,BC∩B1D=D ∴AC⊥平面BB1C1C.
(Ⅱ)解:连结B1C.
∵AC⊥平面BB1C1C,要使AB1⊥BC1,由三垂线定理可知,只须B1C⊥BC1
∴平行四边形BB1C1C为菱形, 此时,BC=BB1.
又∵B1D⊥BC,要使D为BC中点,只须B1C= B1B,即△BB1C为正三角形 ∴∠B1BC=60°.
∵B1D⊥平面ABC,且D落在BC上 ∴∠B1BC即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
故当α=60°时,AB1⊥BC1,且使D为BC中点.
(Ⅲ)解:过点C作CE⊥B1C1于E点,连结AE、AC1.
∵AC⊥平面BB1C1C ∴AE⊥B1C1
∴∠AEC是二面角A-B1C1-C的平面角.
由(Ⅱ)知:BB1=BC=2,α=60° ∴B1D=√3,CE=B1D=√3
∵SBB1C1C=BC*B1D=2√3
∴(1/3)*SBB1C1C*AC=VA-BB1C1C=(2√3)/3,则AC=1.
在Rt△AEC中,tan∠AEC=AC/CE=(√3)/3
∴∠AEC=30°,故二面角A-B1C1-C的大小为π/6.
2.
(1)证明:
∵PA⊥平面ABCD,BC在平面ABCD内 ∴PA⊥BC.
∵AB⊥BC,PA∩AB=A ∴BC⊥平面PAB ∴平面PBC⊥平面PAB.
(2)解:在AD上取一点M,使AM=BC=a,过点M作MN⊥PD于点N,连结CM、CN.
∵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 ∴∠BAD=90°,BC//AD
∴AB⊥AD,四边形ABCM是平行四边形,则有CM//AB,CM⊥AD,CM=AB=a.
∵PA⊥平面ABCD,CM在平面ABCD内 ∴PA⊥CM.
∵PA∩AD=A ∴CM⊥平面PAD,则CM⊥PD,CM⊥MN.
∵MN⊥PD,CM∩MN=M ∴PD⊥平面CMN ∴PD⊥CN.
即∠CNM就是二面角C-PD-A的平面角.
易求得:PD=(√10)a,MD=2a,△DNM∽△DAP,则MN/PA=MD/PD,解得:MN=(√10)a/5.
在Rt△CMN中,tan∠CNM=CM/MN=(√10)/2,故二面角C-PD-A的大小为arctan(√10)/2.
(3)解:连结PM,BM.
由勾股定理,可知:AB^2+PA^2=PB^2,AM^2+PA^2=PM^2,AB^2+AM^2=BM^2.
∵AB=PA=AM=a ∴PB=PM=BM,即△BPM是等边三角形,则∠PBM=60°.
故过点C作BM的平行线,与AD的交点便是所求的E点.
易证出四边形BCEM是平行四边形,则ME=BC=a,此时DE=a.
故线段AD上存在点E,使直线PB与CE所成角大小为60°.
此时,点E是线段AD上靠近点D的那个三等分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