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起源

 我来答
打下大虾的大侠
高粉答主

2020-09-23 ·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打下大虾的大侠
采纳数:6190 获赞数:4819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中文名
宋词
外文名
Song Ci
发端
唐朝
体裁分类
小令、中调、长调
代表人物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晏殊
快速
导航
发展历程

四种分类方式

派别

著名词人

词牌名

文学评论
音乐文学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燕乐,又叫宴乐,为隋唐时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现如今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1]
发展历程
起源
曲子词源自民间,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民间俗文学的观点已得到广泛承认。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共4张
宋词
唐时西域音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羯鼓录》载131曲,其中将近半数是外来曲。后被用作词调的,许多据调名就可以断定其为外来乐,如《望月婆罗门》原是印度乐曲,《苏幕遮》本是龟兹乐曲等等。
唐代曲子也有很多原来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记笺订》对教坊曲中那些来自民间的曲子,逐一做过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序》说:“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又如《麦秀两歧》,《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见闻录》言五代朱梁时,“长吹《麦秀两歧》于殿前,施芟麦之具,引数十辈贫儿褴褛衣裳,携男抱女,挈筐笼而拾麦,仍和声唱,其词凄楚,及其贫苦之意。”宋代民间曲子之创作仍然十分旺盛,《宋史·乐志》言北宋时“民间作新声者甚众”,如《孤雁儿》、《韵令》等等。燕乐曲调的两种主要来源,奠定了燕乐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辞的俚俗浅易的文学特征。歌词在演唱、流传过程中,以及发挥其娱乐性功能时,皆更加稳固了这一文学创作特征。歌词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与正统的以雅正为依归的审美传统大相径庭。广大歌词作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历史和社会潜移默化之赋予他们的审美观念,皆在他们欣赏、创作歌词时,发挥自觉或不自觉的作用。努力摆脱俚俗粗鄙、复归于风雅之正途,便成了词人们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帐号已注销

2020-09-23 · 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万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2101万
展开全部
宋词的起源的什么呢?

这个题目确实比较大而且宽泛。凡是说到起源,意味着要追根究底。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当然起源于语言,甚至可以说是人类还处在单音节交流时候的事。当然,说到具体起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承上启下
那么从狭义上来说,宋词应该起源于唐诗,因为文化是传承的,是不断演变发展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可能凭空出现,必定有承上启下之过程,也有起源、高峰、衰落之时,这从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可以看出来。
2、从雅到俗
我们知道,诗在唐朝已经达到了巅峰,怎么说呢,从两个方面可以说明,一是广泛性,从皇帝到平民,人人会作诗。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就凭一首“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重获恩宠。

至于平民百姓,流传下来的打油诗也有很多,比如这首“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也是让人喜爱。
盛极而衰,唐诗也一样,诗人们绞尽脑汁意图更完美,但结果是越来越高深,比如我们知道很多诗用典繁多,这就与民间越来越脱离,那你不接地气,还有什么粉丝呢?没粉丝,还有什么天下呢?
因此,慢慢地,人们发现用更多的词,更长的句子,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这不就是宋词的另一说法长短句吗?
3、从上到下
当一个文学形式只是停留在民间创作的话,其实是很难发展的,就比如现在的一些民间手艺,那只是极少的人在做会做,因为没有好的机构去进行宣传普及。如果是从上到下的推动那就不一样。
蒋勋老师就说,唐诗过渡到宋词,其中的关键人物是李后主。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千百年后都能成歌,可见在当时,他的影响有多大。
人们发现,如此俚俗的文化居然可以变得这么雅致深沉。上行下效,宋词如唐诗一样,从帝王到民间,深受欢迎。如此雅俗共享的宋词自然流行起来,接过了唐诗的使命。

综上,宋词的起源,一是源于唐诗的演变,从用典晦涩到通俗易懂,以更好地适应人民表达和理解的需求;二是得益于唐宋过渡期五代李后主等士大夫阶层对词的贡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