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如何评价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作用呢?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康有为学富五车,主张济人经世,在列强欺侮中国的紧要关头,乘着到北京应试的机会,和梁启超等带领各省应试的一千多名读书人,联名请愿,“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建议“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且提出了具体六个方面的变法措施。中进士后,又连连向光绪帝上书,不断提出改革思路,得到光绪的高度重视,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组织推动了戊戌变法。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作用呢?
1.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提出的改革思想和变法举措总体上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的进步。康有为的想法是好的,目的是好的,大部分措施也是好的,尽管其中有不切实际的内容,但总体上来说,就当时清政府那种落后、保守、愚昧、病入膏肓的症状来说,也算是一剂良药,对于时代,是进步的,有利的。当然,要解决当时的整个社会问题,摆脱落后和贫穷愚昧,这些方法和措施,显然有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不足。
2.康有为的理论著作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还有之后的《大同书》,这些理论著作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也为变法维新打下了理论基础。
3.康有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以后还死抱住保皇的主张不放,坚决反对革命,最后成了阻碍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固然有其进步意义,但其失败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他们害怕群众甚至敌视群众。他们主张变法,但却反对革命。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这时康有为的思想和举措就已经与社会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了,可以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仍执迷不悟,回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后期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更是成为一场闹剧。
综上所述,康有为当时在“戊戌变法”中提出的思想和举措对于当时的社会是有推进作用的,康有为也及时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但是康有为没有及时的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思想顽固陈旧,在辛亥革命后仍以保皇派自居,这就明显的与时代相脱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