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先说句题外话,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一起演出的电影《伊豆舞女》推荐你看一下,真的很好。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如同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爱慕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叠的山峰,秋日的木叶,流浪艺人轻敲的鼓点,舞女可爱的裙裾,一切都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
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细致的语言,文章中给人们所表现的人物或景致,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的一点一点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叫人领悟。
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主人公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猎奇又不含轻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们是属于流浪艺人那一种类的人。我这一寻常的好意似乎渗透进他们的心田里”。于是他无意中听到了舞女薰子的赞扬:“是个好人啊!”真挚而坦率的赞扬,是舞女纯洁情感的流露,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心境变得明亮起来。
在与舞女分别后,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当一个中学生看到他流泪,向他询问时,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问。“‘不,刚刚和人告别。’我非常坦率地说。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凉寂寞中,我能体会到忧伤的心灵已经变得平静自然。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一个高中生“我”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一家流浪艺人巡回表演,便结伴同行。他们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主人公感受到认清的温暖。尤其是那个天真未凿的小舞女,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优美,对他更表示出一种温馨的情意,使他内心萌发了一缕缕真情。以至主人公“我”对他感到惊奇,并渐渐产生邪念,进而由迷惑她的肉体美,到感觉他的心灵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基调始终处于一种淡淡的感伤美,飘渺的虚幻美之中。不论是对旅途景物的描写,还是主人公与舞女之间的感情描写,甚或是对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写,都处于这样一种经验之中。这样一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轨迹的。
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科。他的父亲是开业医生,在他两岁时去世。母亲也在他三岁时离开人世。作为孤儿,他随祖父母移居到三岛郡丰川村,唯一的姐姐寄养在伯母家。祖孙相依为命十年,16岁时祖父也去世了,遂被收养在丰里村伯父家。所以,川端康成从童年起,心灵上就带着沉重的“孤儿感”,加之,在东京大学读二年级时又失恋,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感”和“孤儿心态”。这些在《伊豆舞女》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极为丰满的折射。
作品描写的是主人公为摆脱孤儿的悲哀和青春的郁悒,独自一个人去伊豆漫游的。这与作者曾经旅游过的汤岛是有不谋而合之处的。在作品的情节叙述中,作家始终在追求一种抒情的虚幻之美??淡淡的爱恋美。作家避去对冷酷现实的描写,在追求着生活中那些给人快慰。美好感受的东西。实质上,作家是借此来遮盖住内心的强烈的孤儿感伤和恋情之失落,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归宿,让自我的生活经历升华到象征的美的世界上去,达到自身美好感情与精神上的追求目的。因为“天地间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十六岁的日记》)
青少年时期的不幸与创伤,一旦在心灵上生根,就会激发出人的非凡意志力和自创力。人是压抑的动物,有压抑就需要释放,人有自我解救的本能,释放压抑便是这种本能之一。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释放方式,艺术家们善于用“白日梦”的方式来解放自己,通过创作来宣泄情感。因此,痛苦对于艺术家来说,却并非完全不幸,因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出自于巨大的痛苦。“千古绝调,必成于失意不可解之时。唯失意不可解,而发言乃绝千古。”(《清诗话?汉诗总说》)川端康成的青少年经历之幸酸苦涩,已使他有一种超越自卑自怜的上进心。促使他在人生之低谷中奋然前行。对文学的倾心,则成为他走出孤儿心态,走向成功的坚实后盾。
在《伊豆的舞女》中,作品一开始就以缠绵之“雨”来表达“我”对舞女的无限思恋,且以鼓声一息来暗示“我仿佛想透过黑暗,看穿这寂静意味着什么”,“我”心烦意乱,“那舞女今晚会不会被人玷污呢?”甚至“我”突发奇想:“就让那位舞女到我房间来(住)吧”。当“我”要回校时,码头上看见舞女的那一幕“更牵动我的情思”。和她分手后,“我满脑子空空,全无时间概念”,只能任泪水“簌簌地滴在书包上”。心里顿涌起一股空虚的情绪,直到遇上同龄少年,感觉才稍然改之。作家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抒情的、梦幻式的情感。而这样一种情感可以说是川端康成青少年创作记忆里感情生活的一种折射。川端康成曾在《文学自叙传》中这样描述他的恋爱,“现在我与其谈这些,不如说是不得不谈谈过去,我的爱恋就像远方的闪电,很快就告吹了”。遭受失恋的打击的川端康成,加之根深蒂固的“孤儿心态”,使他只有通过创作或创作中的幻想、美化事物的方式来升华自我的灵魂,追求一种心灵窨的美的享受,来达到自我治疗,自我拯救的目的。这也是“白日梦”的释放方式。
川端康成自己说过,“可能是由于我是孤儿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哀伤、漂泊的思绪绵绵不断。我总是在做梦。”甚至“对现在,既不想异懂,也无意于接近。只求游于虚幻的梦魂,走向死亡。”(《文学自叙传》)而且这种“做梦”是一梦永不醒的。追求伤感美、虚无美始终成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总基调,甚至到了后期作品的变态美,始终是一种梦幻性的追求。渡边凯?在《川端康成论》中写道:“能吸引他的不是现实而是非现实世界,不是人格之间的接触而是官能的性爱,或者说是一种虚构之美。”因此,他笔下的美显然就在“无数偶然的假象造成的瞬息间的幻觉之中”。从这点说,川端康成所追求的就是精神解脱之关,籍慰心灵之美。这在《伊豆舞女》中,就找到了内在的依据了。
在《伊豆舞女》中,主人公“我”始终对那天真纯洁、无邪的小舞女抱有一种美好的幻想,犹如天使一般。“我”始终与她保持着一种距离,不敢过分的奢求。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认为“她已经是十七、八岁了”,其实“她还是个小姑娘嘿”。但小舞女见“我”时的那种羞涩感和表现出来的朦朦胧胧的情意却总让我思恋,至而总让“我”向往着那纯洁的肉体。这无不说是作家初恋失败的一种美好的假象的折射。作家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梦幻的想象来抹平自我自卑的孤儿情绪和寻求幻想美好爱恋的解脱。恋爱对于川端康成来说已“超载一切,成为我的命根子”,在现实中不能如期实现,或许可以通过文学的幻想方式来达到目的,“莫非我是个可怜的幸福人?”(《文学自叙传》)实质上,连日本文学家林房雄也对作家这样评说:作者对女性的身体具有少年般的憧憬,真是不可思议。以至作家“从恋爱来说,我觉得至今我还不曾握过女性的手”,(《文学自叙传》)也许是真的了。
创作,创作幻想使川端康成直立了起来。作家这样认为自己的创作,“宛如残烛的火焰,行将完蛋的血突然燃烧起来,这就是作家。”
2 薰子这个日本姑娘的名字淹没在“伊豆的舞女”这一曼妙动人的称谓之下。是的,她叫薰子,一个十四岁的巡游艺伎,有着丰厚漆黑的秀发和像鲜花似娇美的面孔,她的眼角处涂抹着古色胭脂红。这是川端康成先生为我们描述的。
我被这个美丽清淡而又包含着非常醇厚的人生况味的故事给迷得神智不清,以至于忘了这是一个小说,以为那里面所有的人都是现实的存在。小说结尾处,学生上船后郁郁寡欢,身边睡着的乘客是一个少年,“河津一家工厂老板的儿子”,他问,“你是不是遭到什么不幸啦?”学生回答,“不,我刚刚同她离别了。”川端先生继续写道:“船舱里的煤油灯灭了。船上的生鱼味和潮水味变得更加浓重。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温暖着我。我任凭泪如泉涌。”有意思的是,在“伊豆的舞女”文学碑揭幕式上,那个“少年”竟然出现了???“河津一家工厂老板的儿子”认为川端康成写的那个少年就是他。他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宴会,并提供了余兴节目。《伊豆的舞女》之所以让读者如此混淆现实和创作的界限,我想,在于它的美无论是作品中的“我”还是现实中的“你”,都没能拥有。不能拥有的美就是完美。薰子既天真又有风情,天真是她那个年龄的本性,风情是她的职业习惯所然。
准确地说,这只是一个忘情的故事。邂逅和告别,告别也就是永别,这中间是一个情窦初开和自持自省的过程,什么都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整个故事就像一朵蓓蕾,叫人不忍心又不甘心。这个爱情故事跟日本人心爱的樱花一样,蓬勃而短暂,鲜艳而凄伤,所以,它获得了永生。
日本的作品总是在闲淡清雅中透出丝丝意韵,如香茗般细细品来总会回味无穷。无论是古时的俳句还是现时的电影。捕捉生活的细节,抓住每个生活情趣,从而实现意韵无穷。就象一壶清茶,《伊豆的舞女》隽永而清新,久久难于忘怀。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48年至1965年间连任日本笔会会长,从1958年起任国际笔会副会长。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1972年4月16日,这位追寻东方美的文学大师,在公寓以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小说总是散发着一股颓废的气质,用一种情绪弥漫文本并给之推进。或许,日本这个民族本身就是欣赏这种颓废的美,留下些许遗憾在记忆中形成风干的书签,不停回味曾经的美丽。
3 文 / 侯楚颖
一个青年学生在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群流浪艺人并与他们结伴同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我手中的这本薄薄的《伊豆的舞女》,收录的是川端康成的几篇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大概是最负盛名的一篇吧。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一群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并且对其中一位14岁的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如同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爱慕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叠的山峰,秋日的木叶,流浪艺人轻敲的鼓点,舞女可爱的裙裾,一切都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细致的语言,文章中给人们所表现的人物或景致,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的一点一点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叫人领悟。
川端先生在小说中布置了一种悲凉的基调,主人公所见的中风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夺去父母性命的三个孤儿,失去儿子、儿媳的孤苦可怜的老奶奶;受人歧视的流浪艺人中落魄潦倒的荣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荣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让但又无奈还是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等,无不反映出一种悲苦,无奈的情感,这又正与“因孤儿根性而扭曲了性格”、“不堪令人窒息的忧郁而来伊豆旅行”的主人公的寂寞与孤独相呼应。这也许与川端先生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但是文章并没有在悲凉中一沉到底,舞女的出现唤起了一些希望和幸福。
“舞女叫着老伯伯老伯伯,求鸟店商人给她读<<水户黄门漫游记>>。可是鸟店商人没多久站起身来走了。她一再说"给我读下去呀",可是这话她不直接跟我说,好像+请妈妈开口托我似的。我抱着一种期望,拿起了通俗故事本。舞女果然赶忙靠到我身边。我一开口读,她就凑过脸来,几乎碰到我的肩头,表情一本正经,眼睛闪闪发光,不眨眼地一心盯住我的前额。这似乎是她听人家读书的习气,刚才她和鸟商人也几乎把脸碰在一起。这个我已经见过了。这双黑眼珠的大眼睛闪着美丽的光辉,是舞女身上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有说不出来的漂亮。其次,她笑得像花一样,笑得像花一样这句话用来形容她是逼真的。”这一段是舞女请主人公为她读书时的情景。看到这里时,舞女薰子天真柔美的形象,很明快的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盘着高高发髻,做着成熟装扮的舞女,其实是个只有十四岁的天真的少女。她专注地听着故事,把脸凑到主人公的肩头,毫无矫揉造作的羞涩,笑容像花一样生动。而且这本书上还配有许多《伊豆的舞女》的电影剧照,使得我心中的舞女的形象更加丰满可亲。我是很喜欢舞女薰子这个人物的,作者赋予她的是一种神圣的纯洁的力量。正如她那清澈的目光,薰子的心灵干净平和,言谈中还时时流露孩童般的稚气。在作者所描述的那个有些悲凉寂寞的世界里,薰子似乎是一个发光的希望,主人公被她的光芒所感染,当然还有我们这些读者。
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主人公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猎奇又不含轻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们是属于流浪艺人那一种类的人。我这一寻常的好意似乎渗透进他们的心田里”。于是他无意中听到了舞女薰子的赞扬:“是个好人啊!”真挚而坦率的赞扬,是舞女纯洁情感的流露,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心境变得明亮起来。
在与舞女分别后,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当一个中学生看到他流泪,向他询问时,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问。“‘不,刚刚和人告别。’我非常坦率地说。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凉寂寞中,我能体会到忧伤的心灵已经变得平静自然。《伊豆的舞女》确实有着很大的魅力,也许这就是由此改变得的电影屡次拍摄的原因吧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如同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爱慕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叠的山峰,秋日的木叶,流浪艺人轻敲的鼓点,舞女可爱的裙裾,一切都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
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细致的语言,文章中给人们所表现的人物或景致,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的一点一点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叫人领悟。
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主人公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猎奇又不含轻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们是属于流浪艺人那一种类的人。我这一寻常的好意似乎渗透进他们的心田里”。于是他无意中听到了舞女薰子的赞扬:“是个好人啊!”真挚而坦率的赞扬,是舞女纯洁情感的流露,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心境变得明亮起来。
在与舞女分别后,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当一个中学生看到他流泪,向他询问时,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问。“‘不,刚刚和人告别。’我非常坦率地说。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凉寂寞中,我能体会到忧伤的心灵已经变得平静自然。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作品主要写一个高中生“我”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一家流浪艺人巡回表演,便结伴同行。他们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主人公感受到认清的温暖。尤其是那个天真未凿的小舞女,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优美,对他更表示出一种温馨的情意,使他内心萌发了一缕缕真情。以至主人公“我”对他感到惊奇,并渐渐产生邪念,进而由迷惑她的肉体美,到感觉他的心灵美。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基调始终处于一种淡淡的感伤美,飘渺的虚幻美之中。不论是对旅途景物的描写,还是主人公与舞女之间的感情描写,甚或是对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写,都处于这样一种经验之中。这样一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轨迹的。
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科。他的父亲是开业医生,在他两岁时去世。母亲也在他三岁时离开人世。作为孤儿,他随祖父母移居到三岛郡丰川村,唯一的姐姐寄养在伯母家。祖孙相依为命十年,16岁时祖父也去世了,遂被收养在丰里村伯父家。所以,川端康成从童年起,心灵上就带着沉重的“孤儿感”,加之,在东京大学读二年级时又失恋,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感”和“孤儿心态”。这些在《伊豆舞女》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极为丰满的折射。
作品描写的是主人公为摆脱孤儿的悲哀和青春的郁悒,独自一个人去伊豆漫游的。这与作者曾经旅游过的汤岛是有不谋而合之处的。在作品的情节叙述中,作家始终在追求一种抒情的虚幻之美??淡淡的爱恋美。作家避去对冷酷现实的描写,在追求着生活中那些给人快慰。美好感受的东西。实质上,作家是借此来遮盖住内心的强烈的孤儿感伤和恋情之失落,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归宿,让自我的生活经历升华到象征的美的世界上去,达到自身美好感情与精神上的追求目的。因为“天地间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十六岁的日记》)
青少年时期的不幸与创伤,一旦在心灵上生根,就会激发出人的非凡意志力和自创力。人是压抑的动物,有压抑就需要释放,人有自我解救的本能,释放压抑便是这种本能之一。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释放方式,艺术家们善于用“白日梦”的方式来解放自己,通过创作来宣泄情感。因此,痛苦对于艺术家来说,却并非完全不幸,因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出自于巨大的痛苦。“千古绝调,必成于失意不可解之时。唯失意不可解,而发言乃绝千古。”(《清诗话?汉诗总说》)川端康成的青少年经历之幸酸苦涩,已使他有一种超越自卑自怜的上进心。促使他在人生之低谷中奋然前行。对文学的倾心,则成为他走出孤儿心态,走向成功的坚实后盾。
在《伊豆的舞女》中,作品一开始就以缠绵之“雨”来表达“我”对舞女的无限思恋,且以鼓声一息来暗示“我仿佛想透过黑暗,看穿这寂静意味着什么”,“我”心烦意乱,“那舞女今晚会不会被人玷污呢?”甚至“我”突发奇想:“就让那位舞女到我房间来(住)吧”。当“我”要回校时,码头上看见舞女的那一幕“更牵动我的情思”。和她分手后,“我满脑子空空,全无时间概念”,只能任泪水“簌簌地滴在书包上”。心里顿涌起一股空虚的情绪,直到遇上同龄少年,感觉才稍然改之。作家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抒情的、梦幻式的情感。而这样一种情感可以说是川端康成青少年创作记忆里感情生活的一种折射。川端康成曾在《文学自叙传》中这样描述他的恋爱,“现在我与其谈这些,不如说是不得不谈谈过去,我的爱恋就像远方的闪电,很快就告吹了”。遭受失恋的打击的川端康成,加之根深蒂固的“孤儿心态”,使他只有通过创作或创作中的幻想、美化事物的方式来升华自我的灵魂,追求一种心灵窨的美的享受,来达到自我治疗,自我拯救的目的。这也是“白日梦”的释放方式。
川端康成自己说过,“可能是由于我是孤儿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哀伤、漂泊的思绪绵绵不断。我总是在做梦。”甚至“对现在,既不想异懂,也无意于接近。只求游于虚幻的梦魂,走向死亡。”(《文学自叙传》)而且这种“做梦”是一梦永不醒的。追求伤感美、虚无美始终成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总基调,甚至到了后期作品的变态美,始终是一种梦幻性的追求。渡边凯?在《川端康成论》中写道:“能吸引他的不是现实而是非现实世界,不是人格之间的接触而是官能的性爱,或者说是一种虚构之美。”因此,他笔下的美显然就在“无数偶然的假象造成的瞬息间的幻觉之中”。从这点说,川端康成所追求的就是精神解脱之关,籍慰心灵之美。这在《伊豆舞女》中,就找到了内在的依据了。
在《伊豆舞女》中,主人公“我”始终对那天真纯洁、无邪的小舞女抱有一种美好的幻想,犹如天使一般。“我”始终与她保持着一种距离,不敢过分的奢求。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认为“她已经是十七、八岁了”,其实“她还是个小姑娘嘿”。但小舞女见“我”时的那种羞涩感和表现出来的朦朦胧胧的情意却总让我思恋,至而总让“我”向往着那纯洁的肉体。这无不说是作家初恋失败的一种美好的假象的折射。作家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梦幻的想象来抹平自我自卑的孤儿情绪和寻求幻想美好爱恋的解脱。恋爱对于川端康成来说已“超载一切,成为我的命根子”,在现实中不能如期实现,或许可以通过文学的幻想方式来达到目的,“莫非我是个可怜的幸福人?”(《文学自叙传》)实质上,连日本文学家林房雄也对作家这样评说:作者对女性的身体具有少年般的憧憬,真是不可思议。以至作家“从恋爱来说,我觉得至今我还不曾握过女性的手”,(《文学自叙传》)也许是真的了。
创作,创作幻想使川端康成直立了起来。作家这样认为自己的创作,“宛如残烛的火焰,行将完蛋的血突然燃烧起来,这就是作家。”
2 薰子这个日本姑娘的名字淹没在“伊豆的舞女”这一曼妙动人的称谓之下。是的,她叫薰子,一个十四岁的巡游艺伎,有着丰厚漆黑的秀发和像鲜花似娇美的面孔,她的眼角处涂抹着古色胭脂红。这是川端康成先生为我们描述的。
我被这个美丽清淡而又包含着非常醇厚的人生况味的故事给迷得神智不清,以至于忘了这是一个小说,以为那里面所有的人都是现实的存在。小说结尾处,学生上船后郁郁寡欢,身边睡着的乘客是一个少年,“河津一家工厂老板的儿子”,他问,“你是不是遭到什么不幸啦?”学生回答,“不,我刚刚同她离别了。”川端先生继续写道:“船舱里的煤油灯灭了。船上的生鱼味和潮水味变得更加浓重。在黑暗中,少年的体温温暖着我。我任凭泪如泉涌。”有意思的是,在“伊豆的舞女”文学碑揭幕式上,那个“少年”竟然出现了???“河津一家工厂老板的儿子”认为川端康成写的那个少年就是他。他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宴会,并提供了余兴节目。《伊豆的舞女》之所以让读者如此混淆现实和创作的界限,我想,在于它的美无论是作品中的“我”还是现实中的“你”,都没能拥有。不能拥有的美就是完美。薰子既天真又有风情,天真是她那个年龄的本性,风情是她的职业习惯所然。
准确地说,这只是一个忘情的故事。邂逅和告别,告别也就是永别,这中间是一个情窦初开和自持自省的过程,什么都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整个故事就像一朵蓓蕾,叫人不忍心又不甘心。这个爱情故事跟日本人心爱的樱花一样,蓬勃而短暂,鲜艳而凄伤,所以,它获得了永生。
日本的作品总是在闲淡清雅中透出丝丝意韵,如香茗般细细品来总会回味无穷。无论是古时的俳句还是现时的电影。捕捉生活的细节,抓住每个生活情趣,从而实现意韵无穷。就象一壶清茶,《伊豆的舞女》隽永而清新,久久难于忘怀。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48年至1965年间连任日本笔会会长,从1958年起任国际笔会副会长。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1972年4月16日,这位追寻东方美的文学大师,在公寓以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小说总是散发着一股颓废的气质,用一种情绪弥漫文本并给之推进。或许,日本这个民族本身就是欣赏这种颓废的美,留下些许遗憾在记忆中形成风干的书签,不停回味曾经的美丽。
3 文 / 侯楚颖
一个青年学生在旅行的途中偶遇了一群流浪艺人并与他们结伴同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我手中的这本薄薄的《伊豆的舞女》,收录的是川端康成的几篇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大概是最负盛名的一篇吧。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一群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并且对其中一位14岁的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如同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主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爱慕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纯洁天真的性情带给主人公的不只有爱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净化的洗涤。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也在衬托着主人公的心境。重叠的山峰,秋日的木叶,流浪艺人轻敲的鼓点,舞女可爱的裙裾,一切都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够感染人的不只是优美的情节和细致的语言,文章中给人们所表现的人物或景致,都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淡淡的一点一点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叫人领悟。
川端先生在小说中布置了一种悲凉的基调,主人公所见的中风老人的病痛,被流感夺去父母性命的三个孤儿,失去儿子、儿媳的孤苦可怜的老奶奶;受人歧视的流浪艺人中落魄潦倒的荣吉,流浪奔波而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荣吉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让但又无奈还是做了舞女的熏子,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等等,无不反映出一种悲苦,无奈的情感,这又正与“因孤儿根性而扭曲了性格”、“不堪令人窒息的忧郁而来伊豆旅行”的主人公的寂寞与孤独相呼应。这也许与川端先生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但是文章并没有在悲凉中一沉到底,舞女的出现唤起了一些希望和幸福。
“舞女叫着老伯伯老伯伯,求鸟店商人给她读<<水户黄门漫游记>>。可是鸟店商人没多久站起身来走了。她一再说"给我读下去呀",可是这话她不直接跟我说,好像+请妈妈开口托我似的。我抱着一种期望,拿起了通俗故事本。舞女果然赶忙靠到我身边。我一开口读,她就凑过脸来,几乎碰到我的肩头,表情一本正经,眼睛闪闪发光,不眨眼地一心盯住我的前额。这似乎是她听人家读书的习气,刚才她和鸟商人也几乎把脸碰在一起。这个我已经见过了。这双黑眼珠的大眼睛闪着美丽的光辉,是舞女身上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有说不出来的漂亮。其次,她笑得像花一样,笑得像花一样这句话用来形容她是逼真的。”这一段是舞女请主人公为她读书时的情景。看到这里时,舞女薰子天真柔美的形象,很明快的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盘着高高发髻,做着成熟装扮的舞女,其实是个只有十四岁的天真的少女。她专注地听着故事,把脸凑到主人公的肩头,毫无矫揉造作的羞涩,笑容像花一样生动。而且这本书上还配有许多《伊豆的舞女》的电影剧照,使得我心中的舞女的形象更加丰满可亲。我是很喜欢舞女薰子这个人物的,作者赋予她的是一种神圣的纯洁的力量。正如她那清澈的目光,薰子的心灵干净平和,言谈中还时时流露孩童般的稚气。在作者所描述的那个有些悲凉寂寞的世界里,薰子似乎是一个发光的希望,主人公被她的光芒所感染,当然还有我们这些读者。
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艺人们对主人公越来越表现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猎奇又不含轻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们是属于流浪艺人那一种类的人。我这一寻常的好意似乎渗透进他们的心田里”。于是他无意中听到了舞女薰子的赞扬:“是个好人啊!”真挚而坦率的赞扬,是舞女纯洁情感的流露,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心境变得明亮起来。
在与舞女分别后,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当一个中学生看到他流泪,向他询问时,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问。“‘不,刚刚和人告别。’我非常坦率地说。让人家见到自己在流泪,我也满不在乎。”“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满足中静睡。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感觉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凉寂寞中,我能体会到忧伤的心灵已经变得平静自然。《伊豆的舞女》确实有着很大的魅力,也许这就是由此改变得的电影屡次拍摄的原因吧
展开全部
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新感觉派的骁将。被誉为“语言魔术师”。他的作品语言清新明丽,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的审美取向,是一位唯美作家,同时也是日本现代派文学的开山祖师之一。他的作品给二战后的野间宏、大江健三郎、黒井千次以深刻的影响。而作为川端成名作的《伊豆舞女》,更是体现了他早期的作品风格。
《伊豆舞女》描述了一个高等学府的学生,在美丽如春的伊豆温泉,邂逅了舞女一行,并与舞女发生了一段纯洁的友情(亦可称爱情)。作品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天真,体贴的小舞女的形象。体现出日本传统女性的美感。在文中“我”与熏的关系,那纯洁自然的少男少女之间的无邪的爱慕之情,空彻心灵。与美丽的伊豆风光一起形成一道耀眼的美景。
依文章所述,文中的女主人公熏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女,一个四处漂泊的舞女,美丽动人。在文章的一开始“我”曾对她怀有邪念,心里想占有她。但他不愿这种无瑕的美受到沾污和损害。一方面。他为自己难以抑制的冲动而苦恼,更为少女夜晚可能受到侮辱而惴惴不安。当他在男女公共浴场看到她裸露着少女纯洁的肉体,欢叫着朝他迎面跑来时,从那天真无瑕的神态中,感到了无限的宽慰。
从《伊豆舞女》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淡淡的乡愁中沐浴着一股春的气息,无限的美好,别离的惆怅。当“我”在船上望着熏渐渐的远去,一抹白手帕消失在海平面上。及后来偷偷的抹着眼泪,此情此景又还能与谁述说?
据说这篇文章是川端根据自己的经历所创作的,里面蕴含着自己的情感和影子,以及审美观念。与他的其他著作相比,显得清丽脱俗,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被誉为“永恒的经典”。
《伊豆舞女》描述了一个高等学府的学生,在美丽如春的伊豆温泉,邂逅了舞女一行,并与舞女发生了一段纯洁的友情(亦可称爱情)。作品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天真,体贴的小舞女的形象。体现出日本传统女性的美感。在文中“我”与熏的关系,那纯洁自然的少男少女之间的无邪的爱慕之情,空彻心灵。与美丽的伊豆风光一起形成一道耀眼的美景。
依文章所述,文中的女主人公熏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女,一个四处漂泊的舞女,美丽动人。在文章的一开始“我”曾对她怀有邪念,心里想占有她。但他不愿这种无瑕的美受到沾污和损害。一方面。他为自己难以抑制的冲动而苦恼,更为少女夜晚可能受到侮辱而惴惴不安。当他在男女公共浴场看到她裸露着少女纯洁的肉体,欢叫着朝他迎面跑来时,从那天真无瑕的神态中,感到了无限的宽慰。
从《伊豆舞女》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淡淡的乡愁中沐浴着一股春的气息,无限的美好,别离的惆怅。当“我”在船上望着熏渐渐的远去,一抹白手帕消失在海平面上。及后来偷偷的抹着眼泪,此情此景又还能与谁述说?
据说这篇文章是川端根据自己的经历所创作的,里面蕴含着自己的情感和影子,以及审美观念。与他的其他著作相比,显得清丽脱俗,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被誉为“永恒的经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