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才子是哪四个?
一般说到四大才子,我们都会想到“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但其实他们只是明朝的才子,在古代历史中还有很多的才子,下面介绍一下初唐的四大才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一、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绩的侄孙。出生于公元649年 。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作文了。九岁的时候,就可以纠正古书中的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开始入朝为官。不得不说,王勃是真的厉害,而且是年少成名。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其实大家对王勃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毕竟咱们读书的时候可都是背诵过《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是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脑海里,能够写出这样佳作的人,该是有多才华横溢呀。
二、杨炯
杨炯,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出生于公元650年,是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九岁就被举为“神童”。26岁就开始掌管校勘书籍之事。后来一跃成为太子詹事司直,还就任崇文馆学士,声望甚隆。
他善写散文,尤擅诗歌,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有《从军行》《战城南》。
杨炯的《从军行》是语文书中九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我们都知道,好的文章才会被选入到书本中,可见杨炯的才华出众。
三、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出生年代有争议,据说大约在公元637年。年少的时候跟着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等人学经史。后来投靠了宰相来济而名声大噪。
卢照邻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还京赠别》《幽忧子》。
说其他的可能大家不太知道,有这么一句诗大家一定熟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样经典的诗句仍被广为流传,我至今还用这句诗作为个性签名呢。
四、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出生于公元626年。他出身寒微,少有才名,相传《咏鹅》为骆宾王七岁所作。
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宾王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豪情壮志,见闻亲切。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骆宾王其他的诗篇我们可能不熟悉,但是有一首我们大家肯定耳熟能详,那就是《咏鹅》。最近我家小孩还学了这首诗所作的歌,我也算是重温经典了。
仔细一看,初唐这四位才子的人生经历还是有些相似的,可以说都是“神童”出身,在诗歌方面都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初唐四大才子之名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相信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都知道这个答案。他们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文,徐祯卿四人。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苏州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
唐伯虎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代表作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祝枝山
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
文征明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作画方面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其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文征明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
徐祯卿
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小贴士: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四人。
一说到中国古代四大才子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有耳闻,毕竟他们的名气直至现在也是不低的的,都是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四大才子也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或“吴门四才子”分别为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接下来请随着我的脚步咱们一起去探寻一下他们的故事。
唐伯虎:
- 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诗画双绝,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他也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 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小商人的家庭里,从小就有着超群的才华和个性。他曾经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并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但因为科场舞弊案的牵连而失去了仕途的机会。他的婚姻也很不幸。先后与徐氏和沈九娘结婚,并与后者相爱甚深。但沈九娘却过早去世了,唐伯虎从此再未续弦。他喜欢游历各地,并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美女佳人。他也喜欢饮酒作乐,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诗词和画作。
- 成名作品有山水画、仕女画、花鸟画等,其中最有名的是《秋风纨扇图》,表现了一代风流才子的悲凉与惆怅。他的书法也很有特色,如《风木图卷》,《款鹤图》等。他的诗歌也很有名,如《桃花庵歌》,自嘲自遣,反映了他对世俗的不屑和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祝枝山:
- 祝枝山,字允明,号枝山或竹坡居士等,苏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唐伯虎、文征明并称“吴门三杰”。
- 他出生于山西太原,是祝允臣的第十三子。从小就显示出了超凡的才华和学识,十岁能作诗文,十五岁能写行草书法。曾随父亲到过北京、河南等地,见识了许多名人和风土人情。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臣刘瑾而被贬为江西庐陵知县。他三十一岁时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回乡,在苏州长洲隐居。
- 他擅长诗文,尤其是赋体。赋作有《春日游》《秋日游》《夜游》《饮酒》《登楼》等,风格清新优美,富有感情和想象力。擅长书法,尤其是行草书。他的书法以张旭、怀素为师,并吸收了宋元以来各家之长。他的书法笔力雄健,气势豪放,结构灵活变化。他的代表作有《祝枝山自题像》《祝枝山行草册页》《祝枝山行草卷轴》等。他擅长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他的绘画以黄公望、倪瓒为法,并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他的绘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诗意和情趣。他的代表作有《竹坡图》《江南春色图》《秋江渔火图》等。
文征明:
- 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后改字征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 他出生于苏州长洲,是文震孟的第六子。从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学识,十岁能作诗文,十五岁能写楷书。曾随父亲到过北京、南京等地,见识了许多名人和珍奇之物。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臣严嵩而被贬为江西吉安知府。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并且结交了许多艺术家和友人。四十二岁时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回乡,在苏州衡山隐居。在此期间,他专心于书画鉴赏和收藏,并且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他九十岁时去世,在苏州衡山被埋葬。
- 擅长诗文,尤其是散文。他的散文有《醉翁亭记》《归去来兮辞》《寄黄几复》等,风格清新流畅,富有感情和气韵。喜爱书法,尤其是楷书。他的书法以赵孟頫为师,并吸收了唐宋以来各家之长。笔力圆润,气势沉稳,结构整齐规范。他的代表作有《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小楷醉翁亭记》《小楷归去来兮辞》等。他擅长绘画,尤其是花卉画。他的绘画以黄公望、倪瓒为法,并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他的绘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诗意和情趣。代表作有《竹石图》《牡丹图》《菊花图》等。
徐祯卿:
- 徐祯卿,生于1479年,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人,祖籍常熟梅李镇。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
- 他所处的时代是明朝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繁荣的时期,但也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土地兼并、官僚腐败、民间流行白莲教等。徐祯卿的家庭出身并不显赫,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从政,而是专心于文学创作和道教修炼。他与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等人交游甚密,共同形成了吴中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秀丽,善用比兴和拟人手法,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他也对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有所涉猎,并在其中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他后期信仰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并在诗歌中反映了自己对道教思想和实践的理解 。明正德六年,徐祯卿因病去世于京师,享年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
- 徐祯卿的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文学批评和笔记等。他的诗歌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等,其中收录了他从16岁到33岁去世期间所作的诗篇,共计约600首。他的诗歌风格早年受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的影响,后来又学习汉魏盛唐的风格,尤其擅长七言近体和绝句,语言清新秀丽,情感深沉细腻。他与李梦阳等并称为明代前七子。他的文学批评有《谈艺录》,是一部论述诗歌创作和鉴赏的专著,提出了“以情为主”、“以理为辅”的观点,并对各个朝代和各种体裁的诗歌进行了分析评价 。他的笔记有《翦胜野闻》、《异林》等,记录了他对社会生活和自然风物的观察和感想。
总的来讲,这四大才子不仅在诗词曲赋方面有着高超的造诣,而且在书画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成就。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自由奔放、不拘一格、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1、唐伯虎
唐寅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2、祝枝山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
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亦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3、文征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书画的人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其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4、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
中国四大才子是“古代四大才子”,分别是指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 、徐祯卿四人。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苏州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四大才子的过人之处。
一:唐伯虎
唐伯虎,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门四家”之一,“吴中四才子”之一,他诗画双绝,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代表作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等等。
唐伯虎位于四大才子之首,也是四大才子中名声最大的,唐伯虎不仅有才,还是当时江南地区第一大美男子,他家是在山西的晋城地区,在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晋昌唐寅 这四个字,北宋 经济重心南移,唐伯虎家在宋朝的时候就迁到南方。
唐伯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的父亲看他是个可造之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念书。唐伯虎十六岁的时候进京赶考只考个秀才,回家三年之后就娶了妻子,唐伯虎二十岁的时候家里遭到变故,父母双亡妻子也去世,但他并没有放弃赶考,再次科举的时候他中解元 。
二:祝枝山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在祝枝山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研磨写字,九岁时就可以吟诗作对,文学方面的造诣很高,中举之后被任命为知县,后来又做通判,做通判的第二年祝枝山大病。没过多久就去世。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响下,又自成一格”。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三: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作璧,字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号衡山居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徽明是江苏苏州 人,被世人称作衡山居士 ,从小就喜欢读书作画,但他进京赶考确实非常坎坷的,从26岁一直考到54岁,二十八年的时间文徽明全都落榜,到五十四岁之后才被人举荐可以做官,做官之后他感觉官场太过于腐败就卸任回老家。有主要代表作有《人日诗画图》《水亭诗意图》《雨晴纪事图》《仿王蒙山水》《吴中胜概图》《洞庭西山图》《中庭步月图》《绿荫草堂图》《万壑争流图》等等。
四:徐祯卿
徐祯卿,生于1479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