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一生玩弄权术最后选择禅位,宋高宗赵构到底为何做出如此决定?
宋高宗赵构是宋朝多坎可、多曲折、多苦难的一位皇上,被老百姓称之为逃跑皇上。赵构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异议颇多的一个历史名人。他在宋朝毁于一旦之际,扭转局势,挽救了大宋的一大半河山,可是,赵构又由于始终坚持和金国和议,乃至甘愿授意秦桧杀掉了抗金名将岳飞,而饱受诟病。
少年时期的赵构并不是“懦夫”,只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热血少年,他聪明过人、博闻强识,每天能记诵文字数千言。值得一提的是,在胆略层面,赵构的英勇更是表现得异乎常人。或许是少年时期的英勇在长大后渐渐消退,或许是金兵的凶猛暴虐完全打垮了赵构的自信心,在赵构即位为帝,创建南宋后,他对金兵的入侵一直是忍气吞声。
赵构之所以能够选择很早让位,其实也是被强悍的金兵吓住了。尽管赵构在年轻时期较为英勇,那时候也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万丈。看到过金国的健壮将兵,感受过金人的英勇善战后,赵构内心的那点英勇和豪情万丈早早已消退得无声无息。
毕竟赵构的父亲、哥哥以及大量亲戚朋友都曾经被金兵俘虏北进,过上了猪狗不如的生活。因此相对于现在这个皇上的宝座,赵构的确非常地珍惜,基本上早已到了畏首畏尾的地步。
其实在宋朝被金朝打压的那段时期,一次次的生死大逃亡经历,让宋高宗完全意识到皇上尽管显赫,但与此同时也是金人追击的箭靶,一旦碰到危难,皇上的身份也是累赘,在逃散过程中非常扎眼。假如当了太上皇,关注度会大幅度降低,逃跑就会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
正由于此,相对于赵构来说,面子这种东西远远没有生命重要,只要自己能够苟且偷生,被骂畏首畏尾也不是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