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人群开放接种新冠疫苗,要注意些什么?
国药新冠疫苗,18岁以下和59岁以上不能打,这种规定令人费解。
如果说,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冬季正是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的时节,优先让奋战在各个劳动岗位上的18岁至59岁的一线员工接种新冠疫苗,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相信大家是都可以理解的。等新冠疫苗产量充足时,再为18岁以下和59岁以上人群接种,广大老百姓不会有意见的。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18岁以下的青年人缺乏临床实验数据,存在一定风险。并不是不给这两类人群接种,只是暂缓接种。
所以对于老年人是否可以打新冠疫苗,国家相当谨慎所以对于老年人是否可以打新冠疫苗,国家相当谨慎。从信息反馈看,国产疫苗安全性,可及性都非常出色,对新冠病毒感染保护率是79.34%,远高于世卫组织规定的50%的保护率。估计随着新冠疫苗的的接种人群的逐步普及,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逐步纳入接种范围。
国产疫苗和国外产疫苗没有可比性,采用的技术路线不同,作用原理不同,安全性不同。国产疫苗采用的是病毒灭活疫苗,是成熟的技术路线,而国外产疫苗多是基因疫苗(mRNA)。从信息反馈报道看,国外疫苗严重不良反应不少,也有致死病例信息报告。
包括中国在内所有能生产疫苗的国家,都是在疫情紧急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就相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紧急措施,一般疫苗从研发到临床使用,周期大约是10年左右的时间,要求在7.8月内做出精准无瑕疵的产品很难。钟南山院士估计,新冠疫苗真正成熟预期大约是5-6年。才能确定新冠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有效年限。
老人本来就身体弱,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明显不如中青年人老人本来就身体弱,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明显不如中青年人。在正常中青年只是普通感冒的疾病,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就会变成肺炎。以往正常年份中,老年人死于流感的也是远远超过中青年人。而新冠疫苗最常见的副作用恰恰是类感冒症状,发烧头痛等等不一而足。
对于普通成年人,这就等于得了一场症状轻微的小感冒,但放到体弱的老年人身上,就有可能严重成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且疫苗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先给前线人员接种也是一种正确的策略,也是对老年人的一种保护吗。
龄化严重的国家,就不得不将接种政策向老年人倾斜,从保护弱势群体开始,这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对于,没有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则可以从保护劳动力人口开始,保护了劳动力,才有人去工作,经济才能维持和复苏。
中国由于疫情不严重,所以优先注射年轻人中国由于疫情不严重,所以优先注射年轻人。就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副作用,让老年人最后注射,是为了保护老年人。不让他们无端承受疫苗副作用之害。所以,这和疫苗本身无关,主要和疫情严重程度有关。在这一点上,中国没有错,西方也没错,都是为了保护老年人。
我们经常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接种疫苗有风险,但是不接种又有感染的风险。就要看那种风险的可能性更大了。对同一人群来说,接种疫苗的风险是固定的,不同地区感染风险不同。当感染风险大于接种风险时,选择接种疫苗。当感染风险小于接种风险时,选择不接种。
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接种风险极小,所以即使感染风险也很小,还是建议去接种。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感染风险不大,但接种有一定风险。所以暂时不建议注射。
具有不确定性,输入风险仍然存在目前的疫情处在动态清零的过程中,虽然全球疫情有所缓解,目前看新冠病毒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具有不确定性,输入风险仍然存在。接种疫苗可以多一份安全保障,面对感染风险可以多一份安心。已经为部分有接种需求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目前的疫苗尚不是十分完美,预防不测是必要的,现在中青年人接种都需要观察,老年人接种就更需要格外留置观察。如果说风险,一般说不会有什么风险。主要是体质差别大,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以安全为重吧。
六十岁,别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截至2021年2月25日,中国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已经有4个,其中三个灭活疫苗,一个腺病毒载体疫苗。同年3月8日,芬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鼻喷式新冠疫苗,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随着人们对新冠疫苗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接种疫苗的热情高涨,一些接种点出现了疫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理顺接种点疫苗供求数量,满足市民接种需求,各接种点进行统一盘点,合理调整分配疫苗,梳理近期疫苗接种情况,更好服务市民接种疫苗。经过统筹安排及加班加点配送,全市各接种点的新冠疫苗已补充到位、供应充足,4日起全市所有接种点继续全面开放接种,市民可以通过网上预约,也可以携带身份证直接到各接种点进行接种
我国新冠疫情形势与国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样。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策略需要结合国内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目标来考虑。当前,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的意义,一方面是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利于我国总体疫情防控。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此外,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也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根据既往疫苗安全性特点,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那么首先就是过敏,过敏这个我们临床非常重视,如果以前打疫苗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最好是不要接种。
其次有严重的神经方面的疾病,比如说有没有控制好的癫痫和一些脊髓类的疾病,那么这一块我们就不要打。
再者就是正在发烧的病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肯定是暂时不要接种的。
最后就是在急性发病的时候,就是我们正在生病,或者是我们慢性疾病急性发作,那么这一块我们最好也不要打。
我国疫苗在研发、试验、审批、上市、储存、运输、接种等全流程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有完善的疫苗冷链系统保障,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接种单位、医护人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和严格审核,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接种。
前期试验表明,全程接种28天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保护抗体,保护效果明显。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须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
年龄较大的人群接种疫苗,往往需要面临更多的风险,这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首先在进行疫苗接种之前,尽量出示自己的过敏史以及过敏物质给医生查看,从而避免疫苗过敏风险。
其次,我们就需要注意老年人目前的身体状况,如果有一些慢性疾病,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情况,同时选择自己身体感觉良好的时候进行接种,如果已经出现发烧等情况,一定要先进行检查,等待身体恢复健康后再进行接种。
1,在进行新冠疫苗接种之前,详细咨询医师:
新冠疫苗由于是紧急情况研发出来的疫苗,有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因此老年人在进行接种之前,最好和医师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表明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及以往的病史,从而尽可能得到准确的判断,从而避免出现可能的危险。
其次就是在接种之后,不要立刻离开接种场地,可以停留30分钟以上,观察身体是否有不良反应,进而再离开医院。
2,新冠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可以进行适当的检查:
新冠疫苗的接种,需要进行多次之后才能有较大几率产生抗体,每次接种都需要确保自身的身体处在健康的情况。
如果在疫苗接种期间,出现了异常的发烧或其他症状,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从而避免出现危险。
根据统计,截至4月初,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约1亿多剂,距离整体的接种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新冠疫苗的接种,尽量在自身最为健康的时候接种。
如果出现生病,或者有慢性疾病出现的情况,尽量都不要接种疫苗,等待身体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疫苗的接种,这样就可以避免疫苗产生未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