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遗言,有何玄机?

 我来答
温和又倜傥的小行家c
2021-11-21 · TA获得超过10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0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77.1万
展开全部
其实对于刘伯温之死一般都有三种说法,可能是胡惟庸害死,可能是自己明知要死却陷害胡惟庸,最后就是朱元璋要去杀他。你支持哪一种说法?
其实对于刘伯温之死一般都有三种说法,可能是胡惟庸害死,可能是自己明知要死却陷害胡惟庸,最后就是朱元璋要去杀他。你支持哪一种说法?
洪武八年,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儿子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胡惟庸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匿名用户
2023-05-10
展开全部
刘伯温临终遗言是关于国家权力交接的话题,其中包含了很多政治玄机。他在遗言中提到了“皇位世袭”,即让他的儿子继承他的地位和权力,这表明他想维护家族的地位和权力,并确保自己所代表的利益不会被削弱。此外,他还暗示了明朝的衰落和危机,呼吁接任的皇帝努力改革,保护民生,并对权贵进行整肃,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些言辞都透露出刘伯温对国家的深刻思考和对政治的清醒认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3-05-14
展开全部
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唐朝著名道士刘伯温在临终前留下了几句话,被称为“刘伯温临终遗言”。这些遗言内容涉及到预言和警示,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预言了国家的分离和统一的轮回。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警惕权力的腐败和专制,呼吁人们要尊重道德和传统,走向正义和和平。所以刘伯温临终遗言被认为是涵盖了哲学、道德、政治和历史等方面的深刻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