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该怎么治疗呢?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
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及其有关症状,老年人SMI的发生率比中青年人高,部分与高龄、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原因损害疼痛警报系统有关,美国约有数百万人患SMI,由此而导致每年数十万人的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因此,掌握本病的基本知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著医学的发展,现在发现不少病人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客观证据,即检查提示有异常,但病人可无任何症状,我们称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不少人以为,无症状的冠心病就是较轻的冠心病。这种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有时候,严重的冠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这并不说明病情不重;同样,冠心病中也有不少以猝死为首发症状的,部分病人生前也是无任何症状。更何况,有无症状只是相对的,有些人对疼痛特别敏感,一点点疼痛或不适就会惊慌失措,而有些人即使有较明显的胸痛,也不当一回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该怎么治疗呢?
治疗无症性心肌缺血的原则是消除所有的心肌缺血,包括有症状及无症状的缺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用消除所有心肌缺血总和的评价,代替单纯症状消失的评价,因而动态心电图或为评价疗效的主要方法。
治疗心绞痛的各种方法或药物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都有效。COHN按照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将心肌缺血分为:①原发性心肌缺血,由于血管收缩性增强而引起的供血不足性缺血,多发生在静息时;②继发性缺血,由于氧的需求增加而引起的缺血,多发生在劳力时;③混合性缺血,由于上述两种原因而此引起的缺血,劳动或静息时均可发生,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为混合性缺血。因此治疗应针对原发性缺血以改善心肌供氧,以及继发缺血以减轻需氧两个方面。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预后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预后与有症状者相似,即预后取决于有无缺血而不取决于有无症状。其预后的好坏与无痛性缺血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成正比,尤其是合并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时更为突出,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死率随无痛性缺血的发生率增高而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治疗后胸痛消失但仍有无症状缺血者,在1个月内并发症明显增多;长时间的频发心肌缺血易引起明显的左室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