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总有一天,是哪一天
你说的总有一天,是哪一天
文:七月之上
总有一天,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买很大的房子。
总有一天,我会变得比他更优秀,超越他。
总有一天,我也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总有一天,我会鼓起勇气向她告白,牵起她的手。
总有一天、、、、、、
你说的总有一天,是哪一天?
小A从小和我一块儿长大,算是半个竹马,大大咧咧的性格,挺豪放,那种在酒桌上能把酒瓶子拍得砰砰响的豪放。
但是高中那会儿的小A和现在是完全迥异的风格,文文弱弱的,再加上个子不高,时常被班上高大的男孩子欺负,也不敢吭声,好几次我俩一起回家的时候我都看到他鼻青脸肿的模样,甩着两条长长的袖子,擦额头上的血。
看着挺心疼的。
别告诉我妈这事儿,就说我摔的。他每次到路口的时候都不忘嘱咐我。
直到高二的时候,小A喜欢上了一个叫秀秀的女孩。
秀秀长得很漂亮,还是班长,每次见着班上男生欺负小A,就毫不客气地替小A出头,那些男生大多和秀秀的关系不错,再说秀秀作为班长还是有点威慑力的,他们也就不大欺负小A了。
秀秀成绩很好,挺受老师器重,是个上重点的好苗子。而小A呢,典型的学渣,别看他弱弱的,整天泡在网吧打游戏,他受欺负多半也是因为在网吧招惹了人家。
没半点上进心的屌丝,你和她差那么多怎么配得上人家啊!我不止一次地怒其不争。
小A小声嘀咕着,你就是太现实了才会这么想。
对啊,我就是现实,所以才不会做白日梦。
回家路上,小A让我改改他写给秀秀的一封情书。
那干啥不直接告诉她啊?我斜了他一眼。
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告诉她,然后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上大学、、、、、、小A沉浸在自己构建的想象里无法自拔。
从小A告诉我“总有一天、、、、、、”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研究各种告白的方式,但只能自己一个人练练,情书写了几百封倒是都给我看了,他说得让我把把关,然而他的成绩变得越来越糟,离秀秀越来越远。
当小A还咬着笔杆子琢磨着怎么写一封更好的情书的时候,我们都高三,临近毕业了。
最终,那封修改了无数次的情书还是没送出去。
因为小A落榜了,而秀秀在小A还沉浸在落榜的痛苦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早已在自己考取的大学门前拍了一张甜甜的自拍。
同学聚会上,小A一声不吭地仰着头喝了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满面通红,然后一头栽在桌子上哭得稀里哗啦。
大概那个时候起,小A就学会了豪爽地拍酒杯。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缺乏为了所爱的人奋力一搏的勇气。
所谓的“总有一天”,也只是一件为了掩盖距离的工具,与梦想的距离,与美好幻想的距离。
很多人都把“总有一天”当做一个承诺,当做绝地重生的宣言,当做未来的期许,以为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把所有理想都变成现实,春天会来,天空会蓝,彼岸花会开。
然而,有时候承诺也会失信,宣言之后也有寂然,期许也会变成失望。
说总有一天要赚很多很多钱买房子的,几年后也未必买得起。
说总有一天会变得更优秀的,依然会保持仰望的姿态。
说梦想总会实现的,往往会屈服于现实。
说总会勇敢牵手的,有可能已经变成了第二个小A。
我有一个朋友,暂且就叫小小吧。小小性格开朗活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激情四射,元气满满的。而且她嗓子好,唱歌每次都是惊艳全场,姑娘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歌手,她说总有一天她会是第二个崛起的那英。
想成为那英的小小说,我们这座小城市是造不出大佛的,她要走出去。
决定去北京横漂的那天,小小特别激动,喝了好多酒。
后来就没了联系,大概有五六年吧。
再听到她的消息,是她在北京的服装厂打工,做流水线。后来过年回来碰见的时候,她兴奋地对我说北京好繁华啊,半个北京能当咱们这破地方一边天。
我问小小,那歌手还当不当啦?
哎呀,还早嘛,总有一天有机会的。
我望望扑闪着假睫毛的小小,说不出的感慨。
姑娘,你已经不早了。
“总有一天”是最经不起推敲的四个字,因为它意味着你给了自己一个无限的时间,而在这段无限的时间里,很多事情都不会待在原地,它们已经改变了,你又有什么不变的道理?
无限期待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有限的实现。
说着“总有一天”的我们无非就是安慰自己,麻痹自己,向别人证明自己还有无限的可能性,梦想还有实现的余地。
我说这些并非是说不能怀有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去生活,也并非是说我们不能怀有梦想,而是对于这些梦想和愿望,你是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们,是“总有一天”的信誓旦旦,还是把握当下的脚踏实地。
1975年,二十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并向对他失望透顶的父亲说,有一天,我会重新回到这里。
2007年,比尔盖茨回到哈佛做毕业演讲。
三十二年间,比尔开发了电脑系统,创立了微软,成为世界首富。
这不是一个神话,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高度。
比起从天而降的幸运,我更宁愿相信眼前实实在在的要走的路。
我想起了很久以前认识的一个在食堂做蛋糕的师傅,做兼职的时候认识的,比我大不了多少,二十岁出头。
做蛋糕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儿,加上学校的蛋糕供应量很大,师傅几乎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整天就在烤箱旁边大汗淋漓地忙活,但每天做完一天的事儿,他还会把买的有关糕点的杂志翻来覆去地看,然后对上面的糕点评头论足,分析地头头是道,除此之外,他还会用糕点房里剩余的材料带回去,练习刚刚学会的新式糕点,第二天再端过来给我们看看做得怎么样。。
有一天下班的时候我问师傅,这么累了还不去休息啊?
师傅似乎没听见,兴奋地把杂志摊在我面前说,瞧见没有?有一天我也要开一家这样的主题蛋糕店,大大的,有自己风格的那种,说着他还不断用手比划起来。
我看着杂志上装修精美,文化底蕴十足的餐厅图片,就像看见他闪闪发光的梦想。
几个月后,师傅把工作辞了,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他去了杭州一家高级糕点店当学徒,尽管只是个学徒,但我毫不怀疑他终有一天会成为主题蛋糕店的老板。
我们多数人不会成为蛋糕师傅的原因,是我们只会说前半段的那句“总有一天”,却不会有蛋糕师傅的姿态。往前奔跑,不顾一切的姿态。
态度决定一切。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也许会不屑一顾,从小到大就随处可见的标语有什么了不起?但这句烂熟的话不是一句简单的宣言,想梦者在这句话里看见海市蜃楼,梦想者审视当下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就要为这个可能做好一切准备。
这就是对待梦想和期望应有的态度,不是无限制的空洞的诺言,不是打了一针才会见效的鸡血,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不畏风雨的勇敢,还有不忘初心的从一而终。
心怀期待,心怀梦想,不要再说总有一天,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