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曾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可为什么最后会被赐死?
白起曾经战功赫赫,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却因为和秦昭王政见不合而被贬,甚至被赐死。
白起一生丰功伟绩,一心为秦昭君保驾护航。
提高白起这个历史人物,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会纷纷伸出大拇指来,毕竟能够如此有勇有谋又敢于临危受命的猛将却是少见。白起也是忠心耿耿之人,一心为朝廷上下考虑,但是奈何脾气秉性过于直爽而不受待见。秦昭君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和地位,哪怕知道白起是真心辅佐朝政也实在难以接受他的耿直。
奈何军事才能过人,但却输在了政治和“情商”上。
白起的军事才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政治界他却的的确确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白。历代王朝都是如此,秦昭王也是其中的一个,在他们的眼中,皇家的面子和威严比国家利益要重要的多。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白起是一员猛将,本可以在战场上立下丰功伟绩,却难逃被赐死的命运了。如果白起能够早点想明白这一切,如果白起能够学会顺从秦昭王的安排或者说是“统治”,如果白起的“情商”能够再高一些,或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可惜,没有如果。
因难以“驯服”而王的历史人物也绝非白起一人,这就是权势。
其实,回顾这段历史还是十分心酸的,但是历史上像白起这样的一生功成名就却没有完美收场的历史人物还是大有人在的。历朝历代的君王都认为自己是绝对权势的象征,是无论如何都不希望听过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声音的,哪怕要以民不聊生作为惨痛代价,这就是地位,这就是现实。
白起的前半生风光无限,奈何遇到如此昏庸的秦昭君,实在是让人惋惜。
而究其根本原因,根据白起一生行事的逻辑,学者孙皓晖曾在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中精准地提炼总结:白起被赐死的原因在于认事不认人,不管是宣太后还是昭襄王,白起唯谋国是从,只论事理,不论人际。阏与之战前,白起不从太后。灭赵大计,白起屡次抗命秦昭王。纵然最后都对了,可总教人不敢倚重。白起是国家干城,却不是君王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