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中语文现代诗歌讲授技巧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05-16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最近看了长春希望中学张冬颖老师讲戴望舒的《雨巷》的录像,很有感触,“新课标”推动的语文课改的确有成效。刚好北大网络学院有语文课改培训的计划,要我来参与,我想就从评课开始做点工作。

张冬梅是长春希望中学的老师,她主讲的戴望舒的《雨巷》,收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的第一册,是高一第一学期的课。总的来看,张老师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好,能较好体现新课标精神。首先,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常见的满堂灌的做法,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的开头老师先朗读作品,让同学对作品有初步印象,随后又由学生朗读两遍,一遍是个人读,一遍是集体朗诵,每读一遍老师都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感受。接着是同学的发言,谈各自对诗歌的印象,较多的是“凄清”、“迷惘”、“寂寥”,等等,大都只是摘取诗中某个词语来表达。老师及时抓住同学们的感受,逐步往诗作的基调与氛围上引导。这些引导显得很自然,因为紧密结合学生的“第一阅读印象”,并非髙头讲章,也不是一味灌输,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就沉浸到诗作的氛围之中,阅读、感受和理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讲语文课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或者朗读,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世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以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讲,而且往往是一背景,二词语,三段落大意,四主题归纳这样一类老办法,学生难于产生兴趣。特别是诗词课,更加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就出不来。张老师这堂课强化朗读的效果,并力图以此调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是对路的,也符合“新课标”提倡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精神。

这堂课还有一点比较成功,就是既放得开,又不面面俱到,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集中,整个安排干净利落,井井有条。课程前半部分反复阅读课文,从中穿插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作氛围,并不时抓住同学们普遍都能体会到这首诗“很美”,顺势提出要探讨“美的原因”;接下来用细读方法,重点分析“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讲得很深入,又能够密切结合学生的感受,顺理成章就把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引发出来了。最后则提升一步,重点解说形成诗作“美”的主要原因――意境之美,说明意境在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作用。这样,就把《雨巷》的艺术特色勾勒出来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意境之美”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新课标是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所谓启发式,很重要一条就是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讨去逐步加以解决,感受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都很自然得到提高。张老师这个课就是注重启发式的,课的每一段都不断引发学生感受与思考,是在不断提问与引导中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其实怎样引导提问,怎样层层推进,很有讲究。所提的问题要深浅适当,有层次感,又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有兴趣,这并不容易。如讲到 “油纸伞”这个意象,老师问同学有什么联想,学生想到电视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就是常打着油纸伞的。老师就顺势让学生从“朴实“、“古老”等方面去体会“油纸伞”这一意象所唤起的感觉。这里我替张老师补充一点:“油纸伞”其实是比较传统(不宜用“古老”这个词)的日常用具,也比较优雅,很适合《雨巷》的氛围。不妨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油纸伞”,而换成“塑料雨衣”,那质感不同,味道也就两样,诗味就会失去。所以应当让学生全身心去体验,才能发现诗美。张老师的这节课的节奏掌握也比较好,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演性质,比较放得开,但又能扣住教学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但如果从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张老师的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或者应当改进的地方。我这里结合自己对戴望舒《雨巷》以及现代诗歌的理解,同时考虑到在高中一年级如何讲现代诗,谈一点意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