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怎么吃才不会中毒?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是野生菌生长最旺盛、种类最多的时期,也是易发生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中毒的高发季节。
据云南省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云南省因食用野生菌发生中毒事件600余起,导致2000多人中毒,20多人死亡。
2022年5月25日昆明一家5口就因为烹饪见手青的方法不对,中毒进了医院,其中两人严重到进了ICU。
尽管卫生部门用短信、宣传手册轮番轰炸,医生和专家反复提醒,仍然防不住五花八门的幻中毒体验。“野生菌到底应该怎么吃?“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学会挑选野生菌
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菌较多,消费者不要购买自己不熟悉的、种类不明的、无法辨识的、从未食用过的野生菌,尤其对从未接触过的看似“新”“奇”的野生菌,不要因好奇心理而购买。不要购买颜色鲜艳、霉变腐烂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购买时应挑选新鲜采摘、无霉变、无异味的可食用野生菌。
二、加工方法很重要
在烹饪加工野生菌的时候,不要吃杂菌,一次只吃一种菌子,不要凉拌、生吃,一定要炒熟、煮透。如牛肝菌,在烹调的时候可以用沸水先煮一遍之后再炒,这样比较安全。
三、食用野生菌时不宜饮酒
在吃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有的野生菌虽然没有毒,但是它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四、野生菌不宜过量
买来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另外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过量。
目前市场上食用较为安全的野生菌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食用比较安全的野生菌包括:青头菌、松茸、松露、鸡枞菌、干巴菌等。这些野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钾、镁、硒等矿物质和多糖类物质。例如松茸含有松茸醇等多糖类物质,具有抗基因突变能力和抗癌作用。
那么其他的一些有毒的野生菌也需要我们了解一下。4月2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联合对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进行了更新。本次更新图版包含两张共计24个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除了常见的“红杆杆,白伞伞”之外,许多人喜欢食用的红葱(见手青)也被列入不采摘、不食用名单。
食用有毒的野生菌有哪些中毒表现?
1、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一般是2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疽、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4、肝肾损害型。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2-3周)。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误食毒蘑菇怎么处理?
1.食用野生蘑菇发生不适时,应立即停止食用蘑菇。
2.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护时,可先进行催吐,如昏迷不要强行人为催吐,以免窒息。
3.尽快送医院治疗,切勿拖延。
4.共同食用相同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5.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并供医疗人员救治参考。
“菌子诚可贵,生命价更高”,野生菌食用需谨慎,不熟悉或没煮熟的不能食用,更不能为了好玩猎奇而以身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