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禅,禅定,内观
展开全部
禅,禅定,内观,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偏离了其本来的含义,变成了商业炒作的代名词,还有多少人明白,禅,禅定这些词语本来的含义呢。
禅宗六祖惠能,在《坛经》中有如下论述: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什么是禅,见自性即为禅,何为自性?即自心,当一个人真正安定下来,内心宁静,短暂的从生活的烦扰中抽离,也许,他会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短暂的明白此刻自己真正该做什么。就像有的人,遇到一些问题,百思不得解,却在某个时刻,也许是散步的时候,也许是与人聊天的时候,也许是早上刚起床那会儿,突然明白了,事情应当如何做,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是一种领悟,有人也许称之为灵感,这种领悟,不是思考,有别于思考,只是不经意间的明了,这种领悟哪来的?来源于自性,你的本心。
什么是禅定,外离相,内不乱即为禅定,何为外离相?何为相?这个时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代,内心的痛苦,内心的烦恼都要多,为何?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的诱惑,太多吸引注意力的事物,已经很少有人会把注意力转移,从外向的注意力转移到向内,看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真实的需求。
人类发明了文字,同时也制造了因文字而带来的各种概念。古往今来的人类,除了那少部分,都处于被头脑强奸的状态,人的头脑无法对无形无相的事物进行思考,就像你无法向一个从没见过“火”的人描述火是什么样的,“火是红色的”,“火就像花朵一样”,“火是会跳动的”,你搜肠刮肚,翻遍一切的词语,也无法向一个从未见过火的人描述清楚火是怎样的,除非,有一天,他亲眼看到了火,才真正明白。
“人”为一切的事物进行命名,同时也是进行概念化的过程,就像一个人住在古代中国,一个人住在非洲大草原,当这两个人相遇了,假如二人不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他们使用的是同样的语言,当各自说到“房子”这个词语的时候,那一刻,他们脑中冒出来的关于房子的意像绝不可能是一样的,一个脑中的也许是钩心斗角的中式宫殿,一个也许就是草原上的茅草屋。每个人对于同样词语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误差与误解,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人的烦恼,其实不过是来源于他自己,他为万事万物进行命名与贴标签的过程,好坏,善恶,得失,等等,不断的,不断的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好的,逃避认为不好的,不断的,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过程,无限死循环。这种对于外在事物好坏的价值判断,即为“相”,外在的“相”。如果你可以在自己价值判断的当下就发现,就有办法不受这种价值判断所左右,就有办法离于“相”,离于头脑制造的概念。
人的烦恼,另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思维,当你恐惧时,头脑就会自动编造一些故事,对你进行恐吓,各种各样可怕的后果在头脑中不断的上演,头脑不断进行着故事的演绎。当你因某人而愤怒时,头脑就会开始挖掘过去的记忆,这个人多么的可恶啊,不止一次的与我做对,与我对着干,真是太可恶了。当你陷入贪欲中时,依然是头脑的故事,如果我拥有了,我会多么的快乐,我会多么的愉悦,上吧,干了,不用犹豫。这就是头脑,永远在过去与未来挣扎,编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如果你可以在头脑陷入故事模式的当下就发现,那么,你就有可能超越头脑,打破这种死循环,不再被其影响,这就是内不乱。做到了外离相,内不乱,即为禅定。
什么是内观?内观,内,即是向内,把外散的注意力收束向内,转向自己,转向这个身心复合体。观,就是观察,客观的观察。“内观”二字,合起来,就是注意力转向内,客观观察自己的意思。这里有个要点,必须是客观的观察,是不带个人喜恶与偏好的观察,这样的观察才是客观的,观察的领悟才是正确的。
如今的时代,“内观”这个词语也成了专有名词,也许是专属于佛教的名词,其实很多人也许没有听说过“内观”这个词语,但,他们无意中正在做着内观,观察自己的所言,所行,更甚而观察自己的所思。佛教的“内观”,也只是把内观的方式系统化,让普通人,通过一些固定的练习,慢慢的,一步步的练习,观察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微,自己亲自看到一些东西,也真正明白一些事。然后真正做出一些改变,心改变了,言与行自然就改变了,生活,自然就改变了。
关于内观的具体介绍,留待下次吧。
禅宗六祖惠能,在《坛经》中有如下论述: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什么是禅,见自性即为禅,何为自性?即自心,当一个人真正安定下来,内心宁静,短暂的从生活的烦扰中抽离,也许,他会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短暂的明白此刻自己真正该做什么。就像有的人,遇到一些问题,百思不得解,却在某个时刻,也许是散步的时候,也许是与人聊天的时候,也许是早上刚起床那会儿,突然明白了,事情应当如何做,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是一种领悟,有人也许称之为灵感,这种领悟,不是思考,有别于思考,只是不经意间的明了,这种领悟哪来的?来源于自性,你的本心。
什么是禅定,外离相,内不乱即为禅定,何为外离相?何为相?这个时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代,内心的痛苦,内心的烦恼都要多,为何?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的诱惑,太多吸引注意力的事物,已经很少有人会把注意力转移,从外向的注意力转移到向内,看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真实的需求。
人类发明了文字,同时也制造了因文字而带来的各种概念。古往今来的人类,除了那少部分,都处于被头脑强奸的状态,人的头脑无法对无形无相的事物进行思考,就像你无法向一个从没见过“火”的人描述火是什么样的,“火是红色的”,“火就像花朵一样”,“火是会跳动的”,你搜肠刮肚,翻遍一切的词语,也无法向一个从未见过火的人描述清楚火是怎样的,除非,有一天,他亲眼看到了火,才真正明白。
“人”为一切的事物进行命名,同时也是进行概念化的过程,就像一个人住在古代中国,一个人住在非洲大草原,当这两个人相遇了,假如二人不存在语言不通的问题,他们使用的是同样的语言,当各自说到“房子”这个词语的时候,那一刻,他们脑中冒出来的关于房子的意像绝不可能是一样的,一个脑中的也许是钩心斗角的中式宫殿,一个也许就是草原上的茅草屋。每个人对于同样词语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误差与误解,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人的烦恼,其实不过是来源于他自己,他为万事万物进行命名与贴标签的过程,好坏,善恶,得失,等等,不断的,不断的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好的,逃避认为不好的,不断的,不断的,重复这样的过程,无限死循环。这种对于外在事物好坏的价值判断,即为“相”,外在的“相”。如果你可以在自己价值判断的当下就发现,就有办法不受这种价值判断所左右,就有办法离于“相”,离于头脑制造的概念。
人的烦恼,另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思维,当你恐惧时,头脑就会自动编造一些故事,对你进行恐吓,各种各样可怕的后果在头脑中不断的上演,头脑不断进行着故事的演绎。当你因某人而愤怒时,头脑就会开始挖掘过去的记忆,这个人多么的可恶啊,不止一次的与我做对,与我对着干,真是太可恶了。当你陷入贪欲中时,依然是头脑的故事,如果我拥有了,我会多么的快乐,我会多么的愉悦,上吧,干了,不用犹豫。这就是头脑,永远在过去与未来挣扎,编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如果你可以在头脑陷入故事模式的当下就发现,那么,你就有可能超越头脑,打破这种死循环,不再被其影响,这就是内不乱。做到了外离相,内不乱,即为禅定。
什么是内观?内观,内,即是向内,把外散的注意力收束向内,转向自己,转向这个身心复合体。观,就是观察,客观的观察。“内观”二字,合起来,就是注意力转向内,客观观察自己的意思。这里有个要点,必须是客观的观察,是不带个人喜恶与偏好的观察,这样的观察才是客观的,观察的领悟才是正确的。
如今的时代,“内观”这个词语也成了专有名词,也许是专属于佛教的名词,其实很多人也许没有听说过“内观”这个词语,但,他们无意中正在做着内观,观察自己的所言,所行,更甚而观察自己的所思。佛教的“内观”,也只是把内观的方式系统化,让普通人,通过一些固定的练习,慢慢的,一步步的练习,观察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微,自己亲自看到一些东西,也真正明白一些事。然后真正做出一些改变,心改变了,言与行自然就改变了,生活,自然就改变了。
关于内观的具体介绍,留待下次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