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到底是做什么的——一个4年产品经理的自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从14毕业到现在,已经做了将近4年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这个词在最近几年非常火,有人说产品经理入门很简单,啥都不会就可以干,并且工资很高,也有人说产品经理是创造一切且最靠近上帝的人。我不清楚为什么大家对产品经理会有这样的印象,我跟大家聊聊我作为产品经理都做了什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就当给自己一个总结,也给身边对产品经理有所误解的这群人一个解释吧。
目前产品经理的岗位分的很细,有根据行业分的,有根据前后端分的,也有根据设备分的,还有根据用户类型或者工作内容分的,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产品经理,我认为这个岗位的职责都是根据需求规划产品,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产品成功入市的一个工作。
要将一个需求变为一个最终的产品就是产品经理需要做的事情,在这期间我们需要完成哪些步骤呢
首先就是分析和确认需求。
我们的需求来源有很多,有领导提的战略性需求,产品经理根据产品方向规划的需求,推广活动、数据分析得出的需求,用户、参与者、关注者反馈的需求,但很多时候这些人提的只是他们潜意识里需要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需求。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昨天发了一个我2019的目标,大家看了之后可能觉得我是想向大家炫耀一下我学会游泳了,还有各种目标正在不断的实现,但实际上我只是在通过这种手段来过渡出我要减肥的计划,让大家不至于对我的减肥过程产生反感,然后顺便宣传一下我的减肥产品。这才是我的真实目的。
所以,当我们在获得需求之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伪存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问当事人,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才能从很多需求中抽出哪些是真实的需求,再根据现实的条件来判断哪些是可以实现的。
那当我们确定了需求之后,就是将这个需求具象为产品的过程,这期间呢产品经理通常的做法是竞品调研,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人觉得产品经理入门非常低的一个地方,因为在大部分人眼里,这实际上就是抄,那我不否认这一点,但竞品调研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了解现在同类产品都是怎么做的,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占据了大量的流量,那他说明了用户对这个产品是买单的,我们可以参考他的方式,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那第二点是我觉得如果有非常成熟的模式,那我们在做同一类功能时是很难战胜别人的,所以没有必要花大时间来创造一个新的使用方式,我们需要从其他他们没有的功能点或者说做的很烂的功能点去突破,我觉得这是竞品调研的意义。
那做完了竞品分析,我们就要开始产品设计了,那产品设计实际上就是用户在拿到你这个产品后如何去使用的所有流程的一个demo,是给工程师和设计师等人去开发和设计用的。这里实际上是需要将用户的操作步骤,界面的功能摆放,每一步的逻辑都描述清楚。
等这个产品原型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进行项目开发了,这里就会设计到项目管理,项目执行和项目推进了。项目管理实际上是项目能否正常推进的关键,通常产品经理也会兼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并且做到上传下达。
等这个产品开发完后,就是测试,然后改bug。改完之后就是上线,把产品推向市场。那产品经理是把产品创造出来,解决有无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靠运营和市场将产品推出去的问题,就是将产品从0到1的创造过程。
我认为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包含:学习能力、逻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文档能力和抗压能力,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那产品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学习能力的话,主要体现在变化上,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了,产品经理必须不断的去体验和了解新的产品,才不至于落伍。举个例子,前几年,只要懂交互就能成为不错的产品经理,但是现在那只能成为交互只是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而且产品与运营、技术、设计都结合紧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设计感、技术感、运营感,才能更好的与这些同事配合。
而对于逻辑能力的要求,则体现在产品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做原型时,需要把用户操作的全部流程以及全部情况都要想到。又比如前端产品和后端产品都设计到时,可能需要同时处理多个需求之间的操作逻辑,是需要非常强的逻辑能力的。
至于项目管理能力、文档能力、沟通能力,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产品经理经常需要产出需求文档,并且很多页面上的文案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定义,而每一次APP或者需求的更新,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在一些创业公司里,实际上这些项目的推进都是产品经理来完成的,并且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需要跟各个角色进行沟通,这里就涉及到了项目管理能力、文档能力和沟通能力。
去年过年那会非常火爆的《哈是佩奇》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视频讲的是主人工李玉宝想要送一个礼物给孙子当过年的礼物,孙子想要佩奇,然后就是李玉宝如何将这个礼物做出来送给孙子的小故事。
实际上爷爷就承担了产品经理的角色,而孙子是用户,产品需求就是获得佩奇。项目周期已经确定了,就是过年前搞定这个产品,并送到用户手里。
在《啥是佩奇》中,李玉宝接到孙子这一“用户”的想要佩奇的需求,但因为手机接收信号的那个东西掉了,没有办法再联系上客户进一步沟通,所以只能想方设法去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然后他通过用户调研、搜集资料、用户访谈等方式不断去挖掘需求,确认真正的需求,他去查字典,去村委会播音室问全村的人,问小朋友,得到了佩奇是女主播、护发素、佩奇村、下佩琪等答案,
爷爷根据自己对需求的理解以及对客户的需求分析,一一否定了这些答案。
最后她找到了关键人物老三媳妇,她在北京当过保姆,大致清楚了佩奇是一只粉红色的猪,于是他就想把自家的猪刷成粉红色送给孙子,但觉得还是不太对,就又跟老三媳妇确认了一下,最终确定了真正的需求:卡通小猪佩奇。这就是真实的需求
产品设计里呢有竞品分析、原型设计等部分。
李玉宝获得真实需求后并没有直接就开始设计,因为他没有办法做一个会说话的卡通猪给孙子,他只能在现有的资源上,通过转化,送给孙子一个类似佩奇的礼物。于是他进行了竞品调研,最终找到了跟猪的头型相似的鼓风机,并将它作为这个产品的雏形开始改造。然后第一版的原型就已经设计出来了。
但一个产品刚刚出来的时候只是解决的有的问题,但很难解决好用的问题,于是李玉宝就找了一个内测用户老三媳妇,拉着她一起体验产品,并且在她的建议下不断优化迭代产品,最终成功的做出了卡通佩奇。
那产品做完了,还有一个上线的问题,就是将产品推到用户手里。
这里边因为孙子突然不回老家过年了,导致了产品延期上线了,没有如期推到用户手里,但是除夕那天,李玉宝的儿子来村里接他去城里过年了,产品又成功的送到了用户的手里。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产品需求落地的过程,接收需求-确认需求-竞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产品测试与优化-产品上线。
以上就是我对产品经理的理解,我认为做产品经理最大的意义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可以迁移的,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相对从容一些。
目前产品经理的岗位分的很细,有根据行业分的,有根据前后端分的,也有根据设备分的,还有根据用户类型或者工作内容分的,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产品经理,我认为这个岗位的职责都是根据需求规划产品,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产品成功入市的一个工作。
要将一个需求变为一个最终的产品就是产品经理需要做的事情,在这期间我们需要完成哪些步骤呢
首先就是分析和确认需求。
我们的需求来源有很多,有领导提的战略性需求,产品经理根据产品方向规划的需求,推广活动、数据分析得出的需求,用户、参与者、关注者反馈的需求,但很多时候这些人提的只是他们潜意识里需要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需求。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昨天发了一个我2019的目标,大家看了之后可能觉得我是想向大家炫耀一下我学会游泳了,还有各种目标正在不断的实现,但实际上我只是在通过这种手段来过渡出我要减肥的计划,让大家不至于对我的减肥过程产生反感,然后顺便宣传一下我的减肥产品。这才是我的真实目的。
所以,当我们在获得需求之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伪存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问当事人,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才能从很多需求中抽出哪些是真实的需求,再根据现实的条件来判断哪些是可以实现的。
那当我们确定了需求之后,就是将这个需求具象为产品的过程,这期间呢产品经理通常的做法是竞品调研,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人觉得产品经理入门非常低的一个地方,因为在大部分人眼里,这实际上就是抄,那我不否认这一点,但竞品调研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了解现在同类产品都是怎么做的,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占据了大量的流量,那他说明了用户对这个产品是买单的,我们可以参考他的方式,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那第二点是我觉得如果有非常成熟的模式,那我们在做同一类功能时是很难战胜别人的,所以没有必要花大时间来创造一个新的使用方式,我们需要从其他他们没有的功能点或者说做的很烂的功能点去突破,我觉得这是竞品调研的意义。
那做完了竞品分析,我们就要开始产品设计了,那产品设计实际上就是用户在拿到你这个产品后如何去使用的所有流程的一个demo,是给工程师和设计师等人去开发和设计用的。这里实际上是需要将用户的操作步骤,界面的功能摆放,每一步的逻辑都描述清楚。
等这个产品原型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进行项目开发了,这里就会设计到项目管理,项目执行和项目推进了。项目管理实际上是项目能否正常推进的关键,通常产品经理也会兼任项目经理的角色,并且做到上传下达。
等这个产品开发完后,就是测试,然后改bug。改完之后就是上线,把产品推向市场。那产品经理是把产品创造出来,解决有无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靠运营和市场将产品推出去的问题,就是将产品从0到1的创造过程。
我认为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包含:学习能力、逻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文档能力和抗压能力,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那产品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学习能力的话,主要体现在变化上,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了,产品经理必须不断的去体验和了解新的产品,才不至于落伍。举个例子,前几年,只要懂交互就能成为不错的产品经理,但是现在那只能成为交互只是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而且产品与运营、技术、设计都结合紧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设计感、技术感、运营感,才能更好的与这些同事配合。
而对于逻辑能力的要求,则体现在产品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做原型时,需要把用户操作的全部流程以及全部情况都要想到。又比如前端产品和后端产品都设计到时,可能需要同时处理多个需求之间的操作逻辑,是需要非常强的逻辑能力的。
至于项目管理能力、文档能力、沟通能力,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产品经理经常需要产出需求文档,并且很多页面上的文案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定义,而每一次APP或者需求的更新,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在一些创业公司里,实际上这些项目的推进都是产品经理来完成的,并且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需要跟各个角色进行沟通,这里就涉及到了项目管理能力、文档能力和沟通能力。
去年过年那会非常火爆的《哈是佩奇》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视频讲的是主人工李玉宝想要送一个礼物给孙子当过年的礼物,孙子想要佩奇,然后就是李玉宝如何将这个礼物做出来送给孙子的小故事。
实际上爷爷就承担了产品经理的角色,而孙子是用户,产品需求就是获得佩奇。项目周期已经确定了,就是过年前搞定这个产品,并送到用户手里。
在《啥是佩奇》中,李玉宝接到孙子这一“用户”的想要佩奇的需求,但因为手机接收信号的那个东西掉了,没有办法再联系上客户进一步沟通,所以只能想方设法去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然后他通过用户调研、搜集资料、用户访谈等方式不断去挖掘需求,确认真正的需求,他去查字典,去村委会播音室问全村的人,问小朋友,得到了佩奇是女主播、护发素、佩奇村、下佩琪等答案,
爷爷根据自己对需求的理解以及对客户的需求分析,一一否定了这些答案。
最后她找到了关键人物老三媳妇,她在北京当过保姆,大致清楚了佩奇是一只粉红色的猪,于是他就想把自家的猪刷成粉红色送给孙子,但觉得还是不太对,就又跟老三媳妇确认了一下,最终确定了真正的需求:卡通小猪佩奇。这就是真实的需求
产品设计里呢有竞品分析、原型设计等部分。
李玉宝获得真实需求后并没有直接就开始设计,因为他没有办法做一个会说话的卡通猪给孙子,他只能在现有的资源上,通过转化,送给孙子一个类似佩奇的礼物。于是他进行了竞品调研,最终找到了跟猪的头型相似的鼓风机,并将它作为这个产品的雏形开始改造。然后第一版的原型就已经设计出来了。
但一个产品刚刚出来的时候只是解决的有的问题,但很难解决好用的问题,于是李玉宝就找了一个内测用户老三媳妇,拉着她一起体验产品,并且在她的建议下不断优化迭代产品,最终成功的做出了卡通佩奇。
那产品做完了,还有一个上线的问题,就是将产品推到用户手里。
这里边因为孙子突然不回老家过年了,导致了产品延期上线了,没有如期推到用户手里,但是除夕那天,李玉宝的儿子来村里接他去城里过年了,产品又成功的送到了用户的手里。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产品需求落地的过程,接收需求-确认需求-竞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产品测试与优化-产品上线。
以上就是我对产品经理的理解,我认为做产品经理最大的意义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可以迁移的,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相对从容一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