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真的能完全代替人的心脏吗?

 我来答
北域名医
2022-12-27 · 百度认证:长春市锐途文化传媒官方账号
北域名医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因为职能相同!
人工心脏和心脏在身体里做的相同的事情,并且人工心脏不会损坏。

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指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机能,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
1957年美国将一颗人工心脏植于人体,该心脏在人体内存活了一个半小时,这是世界性人工心脏研究的开端,此后,各种研究不断展开。
1958年,前联邦德国、日本都设立了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研究。
1997年,日本的研究机构以羊为实验对象,创下了一个世界最高纪录,依靠人工心脏存活864天!
人工心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总体上讲,都是在解剖学或生物学上代替一些因为某些重症而丧失心脏功能的人工脏器。它作为一种心脏移植术的替代器械,能够有效地治疗心衰。在工作过程中,它可以像水泵一样,以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
这样,便可以使心脏产生节律性的收缩,泵出的血液用以供应人体需要。人工心脏的实施作为一项挑战性非常高的技术,是国家医疗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体现。产业化的人工心脏价格+分昂贵,每套需10万美元。但是,人工心脏只能模拟心脏的一部分生理功能,无法完全代替真正的心脏,人类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身体机能和器官都是最适应环境的,要想制成像自然心脏那样精确的组织结构、完全模拟其功能的人工心脏是极不容易的,需要医学、生物物理学、工程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及相当长时期的研究。
夕志画5204
2022-06-22 · TA获得超过349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3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9.1万
展开全部

“2017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好奇。新闻的主角是一个25岁的美国黑人小伙儿,他每天过着与常人一样的生活,唯一特别的是,他总是背着一个灰色的背包,而且背包里还有两根管道与他的身体相连。原来这个看似正常的小伙子

可是心脏供体非常匮乏,至少要等一年以上,于是医生使用了一颗“人工心脏”替换他病变的心脏,背上的背包就是这颗“人工心脏”的电池。黑人小伙儿靠着这颗“人工心脏”生活了555天,最终等来了心脏移植,挽救了生命。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心脏”?这一技术成熟吗?“人工心脏”真的能完全代替人的心脏吗?

起源

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都会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衰),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显著上升。据统计,目前全球心衰患者已达2250万人,每年都有超过700万的患者因此而逝世。对于这一类患者,心脏移植是公认的治疗“金标准”,大部分病人在心脏移植术后可生存5-10年乃至更长。目前每年全球大约完成4500例心脏移植,我国每年完成300余例,华中 科技 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2012年来成功完成120例心脏移植,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然而心脏供体的严重匮乏制约了心脏移植的作用,每年都有几百万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心脏供体而死亡。那么,有没有可能人造一颗心脏出来,挽救这些患者的生命呢?

“心脏既然能长出来,就一定能被造出来”,这是人工心脏先驱威廉·约翰·科尔夫(Willem Johan Kolff)所说的名言。事实上,“人工肾”,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透析装置就是由科尔夫研发出来的,然后心脏的结构更为复杂,人工心脏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

心室辅助装置

最开始的“人工心脏”指的实际上是“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我们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其中心房负责全身血液回流,而心室负责泵血。其中主要负责向全身泵血的是左心室,绝大部分心衰患者也都是左心衰竭,因此人工心脏的研制目标一开始就定位为左心室辅助装置。

提到人类 历史 上的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就不得不提心脏外科 历史 上两位大师的一段著名恩怨。麦克·埃利斯·德贝奇(Michael Ellis Debakey)是世界著名外科医生,被称为“心血管外科之父”。丹顿·阿瑟·库利(Denton Arthur Cooley)则是完成美国第一例心脏移植的外科医生。1953年库利医生来到贝勒医学院心脏外科,师从当时的外科主任德贝奇医生,两人合作十余年,创造了很多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奇迹和世界纪录。德贝奇医生一直热衷于人造心脏,1969年他们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完成了第一例“人工心脏”即左室辅助装置的研发。德贝奇医生将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的手术安排在1969年4月4日礼拜五,但由于同一天德贝奇医生要去其它地方做学术报告,手术日期又被改到了4月7日礼拜一。然后库利医生却在德贝奇医生不在的时候把手术日期又改回了4月4日,并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脏移植术。库利医生因此而名垂青史,但生气的德贝奇医生却因此而和库利医生分道扬镳。

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两位大师在心脏外科的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自铸就了自己的辉煌,也一起推动了心脏外科的发展。2006年,即德贝奇医生去世前两年,两位大师终于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成为了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第一例的人工心脏VAD移植手术非常成功,该装置运转了64个小时,患者成功存活并等来了合适的供体进行了心脏移植。这一代的心室辅助装置以充盈–排空模式模拟自然心脏产生波动性血流为特点,代表性的产品有HeartMateXVE和Novacor。据统计有超过7000例心衰患者接受了上述左心辅助装置支持,延续了生命。然而这一代产品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患者生存率难以令人满意。

第二代的心室辅助装置以离心泵或轴流泵驱动血流,主要代表产品有HeartMateII、Jarvik-2000等。这一代的心室辅助装置体积小、耐久性长,且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心脏移植前过度支持治疗的首选。

第三代为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体积更小,性能更稳定,代表产品有Ivcor和HVAD,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中。

全人工心脏

虽然上述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挽救了很多心衰患者的生命,然而它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心脏,因为它只能部分代替我们心脏的功能。对一些更严重的心衰患者,迫切需要一种全心辅助装置,于是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应运而生。

第一个全人工心脏由威廉·约翰·科尔夫和他的助手威廉·德弗里(William C. DeVries)和罗伯特·考夫勒·加维克(Robert Koffler Jarvik)共同研制,命名为加维克7号(Jarvik-7)。经过反复的动物实验,1982年他们决定把该技术应用在人体上。第一例全人工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本人也是一位医生,尽管他知道人工心脏技术仍然不成熟,他仍然选择了接受移植手术,为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最终他存活了112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心脏逐渐成熟。美国的Abiomed公司经过近30年的研发,最终推出了一款成熟的全人工心脏Abiocor,2001年获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可永久植入人体,而不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度手段。该装置采用了经皮能量传输装置,可以通过皮肤传输能量,因此可以把整个装置植入人体而不需要额外的电线连接至体外。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辛卡迪亚(SynAcrdia)全人工心脏,这是迄今问世的十余种全人工心脏装置中最成功的一款,也是唯一一个经过美国、加拿大及欧洲认证的全人工心脏,本文开头提到的新闻里的男主角应用的就是该款产品。

未来的人工心脏体型会更小、便携,并可无线传输能量,利用互联网进行检测和控制,是终末期心衰患者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人工心脏在中国

我国人工心脏研发最早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及 科技 实力的限制,一直没有太大进展。最近十几年来,部分医疗机构与欧洲合作,开展了一部分人工心脏移植的工作,但由于该技术并不完美,再加上我国的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及特殊的医疗环境,最终不了了之。笔者因为工作关系与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的翁渝国教授有过交流,翁教授是欧洲开展人造心脏最多的华裔外科医生,一直关注国内人工心脏的发展,他呼吁不光要提高技术上的创新能力,更要给医生以尊严和宽松的医疗环境,如此才能进行医学上的重大 探索 。

譬如美国FDA针对这样的前沿医疗器械专门有“人道主义器械豁免(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HDE)条款,即对这种处于研发状态的器械,只要能证明对患者的使用是利大于弊,即可批准上市,避免了一般的冗长审批程序和监管,而且还可以享受减税和延长专利保护等优惠,鼓励医疗创新。如果医生没有完善的法律保护,不能获得患者和 社会 的充分理解和宽容,则医学创新无从谈起。

近几年,随着我国 科技 水平的进步及医疗环境的改善,已有多款国产人工心脏进入了动物实验阶段。

广义的人工心脏包括“心室辅助装置”和“全人工心脏”,技术上目前还不完美,但已经延续了很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生命,目前该技术主要作为心脏移植术前的替代辅助技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的人工心脏技术会越来越完善,最终完全替代人体心脏,给心衰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