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基本方法之汗法
展开全部
中医治病的,不外乎八种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这也是根据自然的法则来的。其实,人体本身就有这八种功能,并且在自发地调动这些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或促进罢了。这是中医治疗方法的根本。
为什么把汗法放在第一位呢? 因为人生了病,最有可能的就是感冒,医生看病,首先也是看是不是感冒,又感冒就要先治感冒。感冒的邪气是从外来的,侵袭人的体表,我们要通过出汗,直接把它赶出去。 没有生病的正常状态下,我们也会出汗。比如,夏天出汗就会非常多,其实这也是人体自己在给自己进行一种自发性的治疗。
夏天,外界温度高,人体内的热不容易散不出来,就会以汗的形式来透热;体内,尤其是肌肤筋骨间沉积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要在夏天趁出汗排出,所以夏天的汗粘粘的。 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有的时候,我们刚感冒,没有吃药,只是吃了一热漉漉、辣呵呵的面条,吃出一身大汗,就好了。这其实我们自身在遵循中医的原理在调节自己。
汗法,就是让人出汗,它不仅是散热,也不仅是散邪,而且还能够沟通表里,调和阴阳。很多病在向好的过程中,可能用的并不是发汗药,但人也会微微出汗,一出汗,马上就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所以,汗法不仅仅是发汗,也不仅仅用于治疗外感病。
汗法的临床应用,根据外感表证的表寒、表热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辛温发汗(或解表)和辛凉发汗(或解表)两类。 辛温发汗,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甚、发热轻的表寒证;辛凉发汗,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湿燥,发热重、恶寒轻的表热证。
如果病人正气素虚,则应根据其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具体症状,在解表剂中适当配伍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等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此即滋阴发汗、助阳发汗、益气发汗、养血发汗等方法。此外,还有理气、清热、消食等与发汗并用的方法,亦称“表里双解法”。
汗法的应用,宜汗出邪去为度,发汗太过会耗散津液,损伤正气。对于表邪已解、麻疹已透、疮疡已溃,以及自汗、盗汗、失血、吐泻、热病后期津亏者,均不宜用。上述诸证患者,如必须使用汗法时,则需配伍加用益气、滋阴、助阳、养血等药物进行治疗。凡用发汗剂时,服药后应避风寒,忌食油腻厚味及辛辣食物。
为什么把汗法放在第一位呢? 因为人生了病,最有可能的就是感冒,医生看病,首先也是看是不是感冒,又感冒就要先治感冒。感冒的邪气是从外来的,侵袭人的体表,我们要通过出汗,直接把它赶出去。 没有生病的正常状态下,我们也会出汗。比如,夏天出汗就会非常多,其实这也是人体自己在给自己进行一种自发性的治疗。
夏天,外界温度高,人体内的热不容易散不出来,就会以汗的形式来透热;体内,尤其是肌肤筋骨间沉积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要在夏天趁出汗排出,所以夏天的汗粘粘的。 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人体的自愈能力。 有的时候,我们刚感冒,没有吃药,只是吃了一热漉漉、辣呵呵的面条,吃出一身大汗,就好了。这其实我们自身在遵循中医的原理在调节自己。
汗法,就是让人出汗,它不仅是散热,也不仅是散邪,而且还能够沟通表里,调和阴阳。很多病在向好的过程中,可能用的并不是发汗药,但人也会微微出汗,一出汗,马上就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所以,汗法不仅仅是发汗,也不仅仅用于治疗外感病。
汗法的临床应用,根据外感表证的表寒、表热的性质不同,可分为辛温发汗(或解表)和辛凉发汗(或解表)两类。 辛温发汗,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甚、发热轻的表寒证;辛凉发汗,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湿燥,发热重、恶寒轻的表热证。
如果病人正气素虚,则应根据其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具体症状,在解表剂中适当配伍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等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此即滋阴发汗、助阳发汗、益气发汗、养血发汗等方法。此外,还有理气、清热、消食等与发汗并用的方法,亦称“表里双解法”。
汗法的应用,宜汗出邪去为度,发汗太过会耗散津液,损伤正气。对于表邪已解、麻疹已透、疮疡已溃,以及自汗、盗汗、失血、吐泻、热病后期津亏者,均不宜用。上述诸证患者,如必须使用汗法时,则需配伍加用益气、滋阴、助阳、养血等药物进行治疗。凡用发汗剂时,服药后应避风寒,忌食油腻厚味及辛辣食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