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七

 我来答
花椒科普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283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4.7万
展开全部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七

(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

128.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 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30.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131.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方一

132. 结胸症,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133. 结胸症悉具,烦躁者亦死。

134.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方二

135.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三

136.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四

137.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五

138.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六

139.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40.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141.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七。(一云与三物小白散。)

142.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八。

143.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九

14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十。

145.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十一。

146.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147.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148.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十四。

149.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

150.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151.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方十六。

153.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154.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方十七。

155.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方十八。

156.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十九。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157.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方二十。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方二十一。

159.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方二十二。

160.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61.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方二十三。

162.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二十四。

163.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方二十五。

16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二十六。

165.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二十七。

166.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方二十八。

167.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二十九。

168.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

169.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十一。

170.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十二。

171.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三十三。

172.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三十四。

173.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4.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三十六。

175.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七。

176.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77.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三十九。

178. 脉按之来缓,时而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