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战败将士跑了赵云战败无一人弃逃,是为何呢?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手下的士兵大量的溃散,而赵云在箕谷战败的时候,士兵并没有出现溃散的情况。根据史书记载,关羽向来体恤士卒,爱护手下的将士们,但是对士大夫的态度不是太好。这样看来关羽的士兵逃跑肯定不是因为关羽的个人问题,而赵云一直廉洁自律,对待士卒也非常的好。关羽和赵云对待士兵都非常好,在战败的时候士兵的态度截然相反,同两人的带兵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两次战败的具体情况不同。关羽战败的时候丢掉了根据地,士兵们跟着将领打仗,目的就是要保卫自己的家园,假如荆州一直在关羽的手中的话,这些士兵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奋力作战。
然而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荆州已经被东吴攻占,而东吴的使者还专门告诉士兵,他们的家人过得非常好,东吴的军队秋毫未犯。所以这些士兵都不想再给关羽卖命,如果他们继续帮助关羽同东吴作战的话,可能会连累到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保护家人,同家人团聚,这些士兵才会抛弃关羽而去。
赵云在箕谷战败的时候,所带领的士兵都是蜀国的人。蜀国牢牢地控制在蜀汉政权手中,这些士兵肯定不敢逃跑。即使是经常殴打士兵的张飞带领这些士兵出战,这些士兵也不敢逃跑,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蜀汉。诸葛亮向来治军严明,如果这些士兵真的逃跑到曹魏的话,那么他们的家人肯定会在蜀汉受到歧视,甚至会被连累杀死。
其实关羽败走麦城,并不是关羽的个人能力问题,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曹魏和东吴出动了几乎全部的兵力围剿关羽。关羽身边的兵力不过两三万,而东吴和曹魏参与围剿他的兵力不下于10万,关羽之所以会战败,主要因为实力相差悬殊,再加上内部的糜芳和傅士仁等人的叛变。关羽有“威震华夏”的丰功伟绩,绝不是一个连士兵都控制不住的庸才。
赵云在箕谷战败的时候,表现的也非常的不错。在战败之后赵云亲自断后,没有给曹魏继续追击的机会。赵云和关羽都是刘备时期的猛将,两个人在并列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如果真的要比个高下的话,从官职来说的话,关羽的官职要高于赵云三个级别以上,是刘备集团的二把手。从功劳来说的话,赵云的战功略逊于张飞和关羽,在刘备集团可以排到第三位左右。
问题所说的这种区别,主要还是因为关羽和赵云战败时的情况不同,其次关羽的应对措施有所失当。
问题所说的关羽战败以后手下将士跑了,指的是关羽从南郡出发北伐襄樊时,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仓促回军,结果半路上手下士卒大多溃散。关羽只能带着残部退守麦城,最后被吴军包围,被俘遇害。
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而赵云战败是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奉命率一路人马作为疑兵出斜谷,驻守,牵制魏军主力。后来曹真率大军来攻,赵云因为兵少,不敌败走。不过赵云收拢败兵,据险而守,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关羽和赵云兵败以后,手下军队出现不同反应,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失败时的情况不同。
关羽在率军从襄阳赶回来时,吕蒙已经袭取了他的后方根据地荆州。关羽的大军大多是荆州本地人,这么一来手下将士的家眷基本上都被吴军俘虏了。吕蒙又通过优待关羽将士家属的办法,瓦解了荆州军的军心。这么一来关羽走到半路上,手下将士就因为记挂在吕蒙手中的家人,纷纷陆续逃走。
而赵云兵败时,后方并没有失陷,只是被曹真击败而已,他手下将士的家属都在川中安然无恙。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都会尽力和赵云一起退回去,否则就会和家人失散,当然不容易出现士卒流散的情况了。
所以关羽和赵云当时面对的情况截然不同,手下将士出现不同反应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关羽在得知荆州失守以后应对失当,也是导致他将士逃散的重要原因。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叫“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意思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和敌军作战,因为士兵熟悉地理,一旦遇到不利情况,为了保命很容易四散逃跑,想方设法回家,所以称为散地,散地不宜作战。而关羽带着军队赶回荆州和吕蒙作战时,部队的家人都已经落入吴军之手,军心动摇,比正常情况下在散地作战还要凶险。
因此关羽贸然率军赶回荆州,其实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而且关羽在得知吕蒙袭取荆州以后,对孙刘联盟还有幻想,认为可以和平解决这个问题,派遣使者去责备吕蒙。结果这反而给了吕蒙可乘之机,故意把关羽使者到来的消息传了出去,让荆州军将士的家眷通过使者给军中家人带信,诉说吴军善待他们的消息。这么一来关羽手下将士在收到家人的信以后,就失去了斗志,人心更加离散。
要是关羽得知荆州失陷以后,不派遣使者去荆州,当机立断马上带着部队退往上庸,而不是返回荆州,那么手下将士即使牵挂家人,但是因为身处异地,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道家中情况,担心回去了吴军会对自己不利,敢冒险逃回荆州的人肯定没那么多,不至于彻底失去战斗力。
所以关羽兵败以后将士逃散,赵云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双方面对的情况截然不同,而关羽应对不当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