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养生的秘诀

 我来答
健康小马甲17
2022-05-31 · TA获得超过236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1万
展开全部

  古代人养生方法

  1、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2、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3、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

  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4、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

  人体骨骼体质有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生。肾精衰少,则不能充养骨髓,代表“肾之标,骨之本”的齿就会生长迟缓,新陈代谢功能低下,或松动,或质蚀,或病变,或脱落。

  现代医学也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保持并增强咬肌和牙齿根基部的整体机能,还能延缓老年性机体萎缩带来的凹脸瘪嘴状。最为可贵的是,经常叩齿还能十分有效地增强牙周粘膜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并及时充盈其中组织营养,增强牙齿的抗病抗菌能力,从而使牙齿变得更加坚固,整齐洁白,丰润光泽。

  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5、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古人无非是在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绣针坠地能闻其声。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就等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性治疗。如果长期不间断,除了具有良性震荡体位、反馈激发活气、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的能力,对肝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延年益寿的奇效。

  6、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既而握指细擂,如似团絮相触状,体畅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

  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其功能一是舒经活络,使血液通利,肌肉放松,

  古代养生书籍大盘点

  1、《老子》

  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耽。约生于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70年左右),思想家,据传活了三百多岁。《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系哲学着作,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养生思想。老子主张顺乎自然,清境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知足常乐。认为静胜躁,反对生生之厚,即奉养太过度;认为益生曰祥,即纵欲贪生乃不祥之事。

  2、《庄子》

  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哲学家。主要养生思想包括:“清静无为”,要求“忘我、无欲”,认为“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清静养神以保形体,即: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初步揭示了静动结合以养神,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3、《子华子》

  子华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魏国人。养生方面的主张有:(1)六欲皆得其宣;(2)认识到正常生理“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长久而不弊。”所以,主以“动”养生,以疏通气血为养的观点,并举“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不蠹,以其运故也”来强调说明保持气血流畅的重要。

  4、《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非一人一时之着作,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最完整的一部医学着作。在养生学方面也是集大成的,其养生思想极其丰富,基本原则是“顺自然,保正气。”主要观点有:(1)“法于阴阳”顺应天时,顺应四季气候以养生,保护生机,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和于术数”主张动以养形导引、按摩、气功、无所不包。(3)“食饮有节”包括饮食和五味不能偏嗜。(4)“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逸的适度,以防“过用病生”。(5)“恬淡虚无”,“注意精神调摄。同时已认识到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寿命的极限(即天年)是“度百岁乃去”。

  5、《养生论》

  作者嵇康(公元224一263年),魏未着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当时“竹林七贤”之一,同时又是一位有名的养生学家。后为司马昭所杀。他的养生观点主要有:(l)重视调摄,认为“树养不同,功收相悬”。(2)主张形神共养,因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在养神之法中,既主张清虚静泰以宁神,又提倡音乐怡神以悦志。(3)防止过用病生,注意积微成损。

  6、《养生延命录》

  作者陶弘景(公元456—536年),齐梁时代着名医家。其养生观点主要有:(1)认为形神相依,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动以养形。(2)认为寿夭与先天因素有关(胎气之充实和虚耗),但认为后天调摄将养更重要。(3)防止过用病生,主张和之、节护之,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7、《颜氏家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