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模型论坛笔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昨天下午参加了第七届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国际会议的规划实践论坛,认真听了几位嘉宾的发言还有钟教授的点评。觉得这次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发现大家遇到的问题都比较类似,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
这一点是行业的痛点,现在的很多交通模型都是基于国外的软件,操作复杂。深圳交通研究中心开发了自己的软件平台,可以通过自己的软件实现出行产生和吸引、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中规院等几年前也做出了自己的软件平台。
这一点苏州做了比较好的创新,他们通过多个层次之间模型的模型的反馈,来提升模型的精度。另外他们通过交通小区的细化,来增加模型的准确性,交通小区包含了宏观小区、中观小区和微观小区3类。
这一点是钟鸣老师提出的,非常赞同。现在城市规划的专业里,交通规划人员的定量思维还是可以的,各类交通模型也非常丰富。但城市规划这个主导专业的人员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国内的规划人员和管理人员。
全国勘察大师李晓江曾经说过,因为国外城市收入的主要来源于人,所以他们非常关注人的居住和就业。国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是土地拍卖和企业的税收,所以国内的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也在于此,最后的结果导致国内的城市规划人员也往往是更关注土地和产业。
当然这个趋势正在扭转,城市规划人员需要将重心回到人。这样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关注人在哪里居住,在哪里就业,这样交通定量分析的基础就更好了。
这一点是行业的痛点,现在的很多交通模型都是基于国外的软件,操作复杂。深圳交通研究中心开发了自己的软件平台,可以通过自己的软件实现出行产生和吸引、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中规院等几年前也做出了自己的软件平台。
这一点苏州做了比较好的创新,他们通过多个层次之间模型的模型的反馈,来提升模型的精度。另外他们通过交通小区的细化,来增加模型的准确性,交通小区包含了宏观小区、中观小区和微观小区3类。
这一点是钟鸣老师提出的,非常赞同。现在城市规划的专业里,交通规划人员的定量思维还是可以的,各类交通模型也非常丰富。但城市规划这个主导专业的人员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国内的规划人员和管理人员。
全国勘察大师李晓江曾经说过,因为国外城市收入的主要来源于人,所以他们非常关注人的居住和就业。国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是土地拍卖和企业的税收,所以国内的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也在于此,最后的结果导致国内的城市规划人员也往往是更关注土地和产业。
当然这个趋势正在扭转,城市规划人员需要将重心回到人。这样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关注人在哪里居住,在哪里就业,这样交通定量分析的基础就更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