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杭州的诗句
1、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2、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一年管领好花枝,东风共披拂。已约醉骑双凰,玩三山风月。
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4、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5、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8、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9、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1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13、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16、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9、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20、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1、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22、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23、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2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5、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26、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27、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9、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3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31、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32、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33、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34、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3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6、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7、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8、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39、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br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40、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41、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42、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43、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
44、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45、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46、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47、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一般奇绝。云淡天高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48、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49、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50、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5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2、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5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4、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55、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56、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57、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58、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59、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6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61、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62、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63、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64、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6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6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68、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69、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
70、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71、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72、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
73、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城东楼名望海楼。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赏析】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中秋夜杭州玩月
张祜 中秋夜杭州玩月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
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
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
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
南歌子·杭州端午
苏轼 南歌子杭州端午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及其同伴面对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
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