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与五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绝世独立者,虽体强而无用;
怀才不遇者,或体弱故用薄;
体弱而用久者,未之有也;
内圣外王者,体用一如也。
"体用"是东方文化中最基础性的概念之一。其理想状态是"体用一如"。
关于"体用",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话,恐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语"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又有如"内方外圆"、"权不离经"这些哲理性的短语,都与"体用"的概念有关系。
西方有个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犹太哲学家叫马丁·布伯,提出了"本体关系论",简单的讲就是认为"关系"很重要。自然,"关系"是用,"本体"是体;又如马克思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一个人、一件物要"有用",就离不开与外界产生"关系"。
所以,简单的讲, "用"的本质是"关系" 。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原则,"体"与外界的关系,可分为主动施与(阳)和被动受与(阴)两种。无论哪种关系,又可再分为促进受体(阳)和抑制受体(阴)两种。
所以,对于这个"体"来说,一共有4种关系。每种关系都必然有一个对象,而每个对象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体"。所以,4种关系,对应5个"体"。
对这5个体来说,两两之间都存在"关系",并且这些关系需要满足阴阳的平衡原则。这里指的是促进(阳)和抑制(阴)之间的平衡。所以有:
规则一:每个本体是平衡的 —— 对每个本体来说,4种关系都应存在。
规则二:整体也是平衡的 —— 比如"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指抑制,朋友指促进);无循环促进,无循环抑制。
根据这两个规则,可以推导出来5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其中,绿色线段为促进关系,红色线段为抑制关系;线段箭头所在的"体"为关系的受体;虚线是应用规则一,实线是应用规则二;线段的编号为推导的次序。
如此,我们得到了 "体用"关系图 ,而它就是众人皆知的 "五行"生克图 。唯一需要做的只是给这5个本体命名为"金木水火土",分别以促进、抑制关系为"生克"。
体用关系图与五行生克图的映证,确非巧合,但有逻辑出发点的差异。
五行的概念源远流长,简略的讲就是:古人观察自然,发现和认为有5种"气";这5种气各有其性质,而"金木水火土"又与每种气的性质贴切;结合阴阳于是有了相生相克和周流不息,如旺相休囚死;再结合四时、方位、人体、万物、世事等,产生博大精深的五行学说,其中也包括中医、预测学等等。
这种流传千古的逻辑,主要是基于"归纳"法,如同古希腊的四元素说(土、气、水、火)、佛教的四大说(地、水、火、风)。而归纳法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不完全归纳和错误归因。比如说无法回答为什么不是四行或者六行?
而上述"体用"推导的逻辑,完全是基于"演绎"法:以"体用"和"阴阳"为前提理论进行推导。如此, 若"体用"与"阴阳"理论合理,则"五行"必将合理 。
五行,是一种有用的非科学。
按照波普尔证伪主义的观点,科学理论的本质在于"可证伪度",也就是可能会被证伪;而非科学的本质在于"不可证伪"。
显然,"科学"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有用"的;非科学的也可以是正确的、有用的。是否正确、是否有用,不是科学和非科学的本质区别。不属于科学,但有用的东西很多,比如艺术、哲学。
科学的对立面是反科学,而不是非科学。好比颜色,如果白色代表科学,那么黑色是反科学,黄色、红色是非科学。白色可以"好看",黄色、红色也可以"好看"。而灰色,大概可以算是伪科学:本质是非科学,却披着近似科学的外衣,使用迷惑的伎俩。
五行并非一定要用于预测。哪怕只是使人了解"本体和外界如何产生和发展关系",了解用的"反身性"(这里指的是索罗斯的理论),了解"体用一如"的概念,也就足够有用的。事实上,这种"有用",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
当然,五行的学说,丰富了"本体关系"的概念,也具象化了其"用"的场景和规则,如十气、天干、地支、人元、十二长生等等。
" 体无定用,唯变是用;用无定体,唯化是体 "是五行体用的核心,好比君子豹变、大贤虎变。
孙子兵法十三篇,以《计》为始。
所计者,不外乎敌我之"体"、可"用"之机。
"体"弱则机寡,故不可"用";"体"强则机多,故可"用"。
不败在己,即知体之常;可胜在彼,即明用之变;决胜在机,即体用不二。
水无常形,是体无定用;兵无常势,是用无定体。
一切预测,不外乎体用之"计" 。
怀才不遇者,或体弱故用薄;
体弱而用久者,未之有也;
内圣外王者,体用一如也。
"体用"是东方文化中最基础性的概念之一。其理想状态是"体用一如"。
关于"体用",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话,恐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语"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又有如"内方外圆"、"权不离经"这些哲理性的短语,都与"体用"的概念有关系。
西方有个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犹太哲学家叫马丁·布伯,提出了"本体关系论",简单的讲就是认为"关系"很重要。自然,"关系"是用,"本体"是体;又如马克思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一个人、一件物要"有用",就离不开与外界产生"关系"。
所以,简单的讲, "用"的本质是"关系" 。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原则,"体"与外界的关系,可分为主动施与(阳)和被动受与(阴)两种。无论哪种关系,又可再分为促进受体(阳)和抑制受体(阴)两种。
所以,对于这个"体"来说,一共有4种关系。每种关系都必然有一个对象,而每个对象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体"。所以,4种关系,对应5个"体"。
对这5个体来说,两两之间都存在"关系",并且这些关系需要满足阴阳的平衡原则。这里指的是促进(阳)和抑制(阴)之间的平衡。所以有:
规则一:每个本体是平衡的 —— 对每个本体来说,4种关系都应存在。
规则二:整体也是平衡的 —— 比如"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指抑制,朋友指促进);无循环促进,无循环抑制。
根据这两个规则,可以推导出来5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其中,绿色线段为促进关系,红色线段为抑制关系;线段箭头所在的"体"为关系的受体;虚线是应用规则一,实线是应用规则二;线段的编号为推导的次序。
如此,我们得到了 "体用"关系图 ,而它就是众人皆知的 "五行"生克图 。唯一需要做的只是给这5个本体命名为"金木水火土",分别以促进、抑制关系为"生克"。
体用关系图与五行生克图的映证,确非巧合,但有逻辑出发点的差异。
五行的概念源远流长,简略的讲就是:古人观察自然,发现和认为有5种"气";这5种气各有其性质,而"金木水火土"又与每种气的性质贴切;结合阴阳于是有了相生相克和周流不息,如旺相休囚死;再结合四时、方位、人体、万物、世事等,产生博大精深的五行学说,其中也包括中医、预测学等等。
这种流传千古的逻辑,主要是基于"归纳"法,如同古希腊的四元素说(土、气、水、火)、佛教的四大说(地、水、火、风)。而归纳法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不完全归纳和错误归因。比如说无法回答为什么不是四行或者六行?
而上述"体用"推导的逻辑,完全是基于"演绎"法:以"体用"和"阴阳"为前提理论进行推导。如此, 若"体用"与"阴阳"理论合理,则"五行"必将合理 。
五行,是一种有用的非科学。
按照波普尔证伪主义的观点,科学理论的本质在于"可证伪度",也就是可能会被证伪;而非科学的本质在于"不可证伪"。
显然,"科学"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有用"的;非科学的也可以是正确的、有用的。是否正确、是否有用,不是科学和非科学的本质区别。不属于科学,但有用的东西很多,比如艺术、哲学。
科学的对立面是反科学,而不是非科学。好比颜色,如果白色代表科学,那么黑色是反科学,黄色、红色是非科学。白色可以"好看",黄色、红色也可以"好看"。而灰色,大概可以算是伪科学:本质是非科学,却披着近似科学的外衣,使用迷惑的伎俩。
五行并非一定要用于预测。哪怕只是使人了解"本体和外界如何产生和发展关系",了解用的"反身性"(这里指的是索罗斯的理论),了解"体用一如"的概念,也就足够有用的。事实上,这种"有用",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
当然,五行的学说,丰富了"本体关系"的概念,也具象化了其"用"的场景和规则,如十气、天干、地支、人元、十二长生等等。
" 体无定用,唯变是用;用无定体,唯化是体 "是五行体用的核心,好比君子豹变、大贤虎变。
孙子兵法十三篇,以《计》为始。
所计者,不外乎敌我之"体"、可"用"之机。
"体"弱则机寡,故不可"用";"体"强则机多,故可"用"。
不败在己,即知体之常;可胜在彼,即明用之变;决胜在机,即体用不二。
水无常形,是体无定用;兵无常势,是用无定体。
一切预测,不外乎体用之"计"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