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是: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即为光的直线传播。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
结果,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太阳变成了黑色,只留下一个金色的光环,天空变成了靛青色。鸟儿此时会失去方向,或者会飞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动物则可能睡眼惺忪地出来活动。
在21世纪,总共发生224次日食,其中有77次不带其他日食的日偏食,72次日环食,68次日全食和7次全环食。此外,在这些日食当中,有两次日环食及一次日全食会偏离日食中心。
另外,有82年一年内发生2次日食,有12年一年内发生3次日食,及有6年一年内发生4次日食。发生最多日食的年份,分别是2011年、2029年、2047年、2065年、2076年及2094年,各会发生四次日食。
日全食初亏阶段名称由来:
西方的天文学把日(月)全食分为五个过程,这五个过程要直接翻译成中文就叫做第一次接触、第二次接触、食的中心、第三接触、最后一次接触。
其实中国将关于日全食描述的五个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自古有之,并非从西方翻译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创造的天文学名词,把第一次接触叫初亏,就是月亮东边跟太阳的西边刚刚接触,这叫初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日全食
2023-02-2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