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用文言文怎么说
1. 唱在古文中有哪些解释
唱chàng
〈动〉
(1)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2) 同本义 [precent]
唱,导也。——《说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传·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应。——《荀子·乐论》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3) 又如:唱和(唱歌时此唱彼和)
(4) 倡导;发起。后作“倡” [promote]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唱义(倡导起义);唱谋(率先策划);唱始(倡始;首倡)
(6) 歌唱,吟咏 [sing]。如:唱书(说唱演奏小说中的故事。用弦、琴伴奏的,称作唱书);唱诗(吟诗);唱月(对月吟唱)
(7) 表演 [play]。如:唱白脸
(8) 叫,呼 [call out;cry]。如:鸡唱三遍;唱晓(鸡鸣报晓);唱好(喝采叫好)
2. 描写歌声的古文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3. 高人帮帮忙 一段古文翻译
大夫说:“唱歌的人不在于声音高尖,而在贵在合节拍;发表议论的人不在于言辞华丽,而要有实在的内容。
善于唱歌但不懂调,不能算会唱歌;善于言谈但不知变化,不能算会说话。你们这些儒生握着圆规而指责曲尺,拿着水平仪而指责墨线,只凿通了一个洞眼,懂得一个道理,却不知道灵活变化。
因为自己没有见过就不相信别人(看见的东西),好象蝉不知道雪一样。死抱住古书硬要应用到今天来,这就象辰参两星永远不会相逢,又象粘住了瑟的柱而去调瑟的弦一样,肯定难合于世。
这才是为什么孔丘在当时不被重用,孟轲被诸侯看不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