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皖南古村落
保护皖南古村落的方法如下:
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古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改造村落建筑空间,梳理街巷空间,改善村容村貌,关注村落历史文化遗产,探索其在现在化过程中生存和延续的可能性和措施。
了解当地的民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各项产业合理,渐进和持续发展,整治的内容主要为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庄的环境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等。
规划对村庄内的的每一栋建筑,通过综合评价其建筑建造年代,保存质量,风貌状况等条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整治的措施,分为重点保护类,一般保护类,整饰类,新建类和拆除类5种。
重点保护类建筑要保留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质量较好的建筑,如祠堂,百年老宅等,采用原材料并严格按原样,原工艺保护修缮,同时进行定期修缮维护,一般保护类建筑是一般为古民居宜定期修缮,在保证其房屋结构,建筑外形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改造。
改造后的民居仍应符合传统徽州民居样式,内部适当更新改进,增加卫生设计,满足现代生活需要。
整饰类建筑是对于一些近十年新建的建筑,建筑质量虽好,但风貌较差的建筑予以整治装饰,远期遵循住户意愿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更新,使其与传统村落空间协调,新建类建筑是新建住宅形式建议采用联排形式。
节省土地资源,整体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合理适,当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村民居住质量,住宅层数以2层为主,新建建筑造型要求结合王村传统徽派民居形式,灰瓦白墙,严格控制新建,加建,避免大面积不协调建筑的出现。
拆除类建筑是要拆除危房,简易房,露天猪圈和简易厕所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对布局不合理或影响景观及道路畅通的建筑也予以拆除。
皖南的生物资源:
皖南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有维管植物2342种,隶属198科,913属,该区植物科的分布以热带至亚热带成分为主,热带至温带成分次之,分别占了31.8%与23.6%,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温带分布占50.7%,热带分布占36.6%。
其中北温带分布162属,占总属的19.6%,而泛热带分布有154属,占18.6%,显然,该区系温带成分占优势,并有较大比例的泛热带成分,科属的统计略有差异以及草本植物共占总种数的59.0%等,都反映了该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双重性质。
区系古老,原始成分众多,特有现象明显,具特有属29个,安徽特有被子植物25种,特产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特有蕨类植物4种,被子植物8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