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父母大声斥责,责骂式教育的危害,家长了解吗?
一个朋友在初中做老师,年级里有一个叫东东的孩子,出了名的难管。他观察感觉这个孩子挺有思想的,也不讨人厌,就是脾气不定性,好的时候特别好,不好的时候,一句话就生气。
这个孩子生气还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其他孩子最多是脸色不好看或者跟老师顶撞几句,东东敢直接跟老师摔东西,跟同学动手,而且会气得脖子青筋暴起,牙齿打颤。
东东的班主任曾把他父亲请到学校里来,跟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相关情况,建议他多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多管一管孩子。
但是孩子爸爸却跟老师诉苦,“我跟他妈也怕他啊,小时候在家里打也打了,骂一骂了,在家里管了这么多年,实在是管不了了”,“就是因为我们管不了,才送到你们这,让你们帮着费费心管一管”。
朋友所在的初中是个寄宿学校,家里远的孩子一般一个月左右才回一次家。老师们也这才知道,原来东东从小就顽皮,父母脾气都暴躁,一犯错就是一顿打,可是没把孩子打听话打服从,反而越打越皮。
到东东上初中,个子窜到了快一米七,体力也大大增强,妈妈打不过了,爸爸打不动了,只好求人托关系的,把孩子送到远地方来上学,希望能把孩子束缚在学校里。
家里面“打了多少次都没有用”“怎么说都不听”的孩子,绝对不止东东一个。这不是因为父母下手不够狠,脾气发的不够多,而是因为把力气用错的方向。
父母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感到生气,感到愤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父母从来不会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不妥,那毫无疑问,这个家庭陷入了无原则的溺爱的深渊。
担心孩子而做出各种反应,可能是为人父母的本能。所以有脾气没有错,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脾气不加控制的对着孩子发泄出来。
打骂孩子,吼叫孩子,威胁孩子,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孩子变得温顺一些。但是父母的脾气,并不能改变孩子们的智力层级,他们还是弄不懂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一定要那样。
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理性,去分析去反思,去感受每件事背后的道理,只是在疲于化解父母爆发出来的脾气。他们的精力会被用在是向父母屈服还是向父母反抗上。最终,他们往往会视父母如可怕的敌人,而不会如父母所期望的,去“长记性”,让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发脾气这件事
会严重损伤亲子关系
我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公司企业文化很好。年终发福利,人事部过来说每个人可以为父母挑选一件礼物,公司会集中采购并且以公司的名义写一封感谢信,感谢老人家为公司培养了这么努力的员工。
同事们都在热烈讨论给父母选一些什么,部门一个叫小露女孩子还是照旧在忙工作。有人问她是不是已经有想到的东西了,居然那么淡定,小露说“没有,我父母不需要”。
小露父母在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离婚了。而她是支持父母离婚的,在她看来,妈妈是个被坏脾气控制,根本不可理喻的人。
妈妈的脾气有多坏呢?小露的说法是,印象中很少有妈妈笑的样子。
妈妈会因为她没考到95分以上跟她发脾气,骂她是个没用的人。会因为她在妈妈带她去的饭局上,没做好自我介绍而发脾气,让她在夜里摸黑罚站。会因为小露放学晚了十分钟回家而发脾气,说她出去跟同学鬼混,自甘堕落。
小露的妈妈甚至会因为小露生病而发脾气,说她因为不好好吃饭而生病的,会在她咳嗽的时候骂她像个八十岁的老头子。小露说自己经常生病了不敢说,有咳嗽也尽量忍着,憋着,就是为了让妈妈少骂她几句。
爸爸在家里是帮她说话的,但是妈妈往往也会跟爸爸发脾气,她本来以为爸爸妈妈离婚,就可以跟爸爸过了,却没想到爸爸没争取到抚养权。妈妈有工作能力,收入不错,也为照顾孩子尽心尽力,法院支持了妈妈。而妈妈也更加变本加厉,甚至不许小露轻易去见爸爸。
我们想象不到小露是怎么度过的那段时光,只是她说自己从大学之后,就极少回家了。需要生活费就管爸爸要,有困难了就找同学找朋友,她说自己不想原谅妈妈,但是还是记得妈妈的付出,以后会照顾妈妈,只不过不会再去亲近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大声斥责,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呵斥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 情感 冷漠的现象。”小露对母亲的冷漠不难理解,她所得到的母爱,多数时候都隐藏在妈妈粗暴的脾气中。她能理解,但是却失去了感受爱的细腻与美好的能力。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风与太阳比赛,想看看谁能先让路人把衣服脱下来。风卯足了劲儿,猛烈的吹,可是路人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了。太阳笑眯眯的出现,把风雪的痕迹抹去,路人感受到温暖,自己就脱掉了衣服。
这个故事的道理用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再合适不过,好的教育,一定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大发雷霆,大吼大叫的教育,往往让孩子把内心封闭得更严,与父母隔阂得更深,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和损伤。
发脾气这件事
会造成长久的恶性循环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案例中的丈夫A先生因为脾气捉摸不定而被妻子劝来做心理咨询。
妻子说,自己的丈夫很爱家庭也表现得很称职,工作不错,没有不良嗜好,就是每当她或者孩子犯错的时候,丈夫总是会大发雷霆,包容度很差。
咨询师了解后发现,A先生所表现出来的控制欲强、占有欲强,都是源于童年时候的经历。
A先生的妈妈原本是国企的职工,但是因为要照顾孩子,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当起了全职太太。
身份的突然转换,A的妈妈一直没有适应过来。总是觉得是丈夫亏欠自己,是孩子拖累自己,是公公婆婆自私偏心,帮别人带孩子,不帮自己。心中充满怒气,也一直通过对家人发脾气来发泄。
A的妈妈经常跟A的爷爷奶奶吵架,也经常跟A的爸爸吵架,似乎为了不影响到A,还在跟别人吵架的时候,把A反锁在房间里面。A除了恐惧和哭泣,帮不上忙也做不了任何事情。
可A的妈妈对A也是脾气不好,每当A犯错,也同样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责骂,无论是不是主观上的故意。
这些经历,在潜移默化中让A有了一种观念,无缘无故发脾气不好,但是爱一个人,就是要让这个人变好。发脾气就是在表达爱。这个逻辑看起来莫名其妙,但是A先生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平时是个和善的好丈夫好父亲,可是一旦发现妻子、孩子犯了错误,他就立刻会暴跳如雷,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
其实A先生的情况不算糟糕,经过咨询师的治疗,他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情况逐渐变好。
多数时候,生活在父母爱发脾气的家庭中的孩子,在自己新组建的家庭中,很容易会变成父母的翻版,把父母当年对自己发脾气的情景,再现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原生家庭的糟糕经历,会不断在新家庭重演。而发脾气的人,往往也会在对至亲吼叫之后,非常的内疚和难受。发脾气这件事的恶性循环,往往控制了一个家庭中的两代人甚至三代人。
我们都说凡人,很难做到宠辱不惊,心静如水。焦虑、烦躁、担忧、愤怒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脾气一瞬间要爆发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对自己说,为了孩子,一定不能做情绪的奴隶。能控制好情绪,才能控制好人生。父母能调整好自己的脾气,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这是一个我非常想要分享的问题,作为幼儿园老师,看到太多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的无助,斥责、打骂一般是首选方式。
昨天我去接孩子的时候,和我儿子一同出来的一个小姑娘特别兴奋,一甩手就把妈妈递过来的水杯给打翻了。当时我们都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她的妈妈挺生气,瞬间就在孩子背上打了一下。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看起来乖巧可爱的小女孩直接在妈妈脸上扇了一巴掌。小孩子手上没有多大的劲,妈妈似乎意识到是自己打孩子才引起孩子的反抗,所以没有再打孩子,而是改为申斥:你把水壶打到地上对不对?走,今天晚上不准吃饭了,不改正这个错误就站到门口去。那孩子更生气了,她满脸通红地对着妈妈又打了一下,然后倔强地说:你打我我就要打你。妈妈起身要走:今天就是不让你吃饭,犯错误了还不认错,回家罚站。小女孩站在原地,恶狠狠地看着妈妈。这小孩最后是在我的劝说下带着泪水离开的。
管教孩子的父母首先要承认他们是负责任的,在孩子犯错之后急于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帮助孩子纠错,但纠错方式决定了效果。
很多父母在内心深处是认可惩罚或者武断的行为管理方式可以让孩子听话的,或者说,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止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到恐惧而不敢再犯。但是实际上惩罚正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教育方式,更容易引发这些不良后果:
我遇到的一些妈妈在孩子调皮的时候喜欢说:“你再调皮,看你爸来了收拾你。就害怕你爸。”现实中也确实存在孩子在家庭中某个人面前表现特别乖巧,会主动约束自己行为的现象。这多数都是因为家庭中的这个成员会给孩子比较严重的惩罚,让孩子感到害怕。如果这个人不在的时候,孩子的错误行为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更加严重。因为通过惩罚的强化,孩子没有认识到这件事做的不对,而是认为这件事不能在某个人面前做,不然就会得到惩罚。
在短暂时间内,严重的惩罚特别是家长暴力的打骂可以让孩子快速停止错误,惩罚过后,孩子做错的行为往往不能停止,而是转为更隐秘的方式继续进行。比如:因为玩手机被打骂,下次就偷偷在被窝里面玩。孩子表面上会表现出乖巧的样子,实际所做的事情家长不注意很难发现,这是更大的隐患。
孩子在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会将自己受到惩罚的原因归结为没有服从成人的意愿而造成的。 也就是说,他从大人那里学会了如何让别人服从自己。比如妈妈想让孩子看书,但是孩子想要玩玩具,妈妈生气之下就从孩子手里夺下玩具,然后吼叫着把孩子抱到书桌边上看书。那么孩子下次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就有可能从对方手上抢夺玩具。因为妈妈的惩罚行为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不听你的你可以去抢。
自信、听话、懂道理,这些都是在家长和孩子良好的互动中培养起的积极自我概念。而固执、不听话、暴躁更容易在负面的互动中形成。家长惩罚孩子的次数越多,方式越暴力,孩子越容易用”我很差、我很笨、我就是个坏孩子”给自己下定义。当孩子对自己的价值评估越来越低,自尊心也随之不断消磨,他们的错误行为会越来越多,甚至以挑衅的形式出现,因为自己就是没有价值的。这和那些超级难管的孩子完全对应。
任何程度的增大惩罚都会造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增加。文章开头故事里的小女孩,看起来活泼可爱,却连续几次用打妈妈来进行反击,这中间更多的是对自己愤怒情绪的宣泄。当然,如果小女孩面对的是更严厉的爸爸,她有可能不敢还手,但是孩子会寻找其他途径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把自己的愤怒转嫁到别的孩子或者物品上去。
惩罚最大的恶果是伤害孩子与成人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且难以修复。当孩子觉得和父母无法沟通时,又常常得到惩罚,她可能会采取坚持错误行为来反击。比如:因为孩子不穿衣服批评孩子,批评之后孩子不但不穿,还站在原地生闷气,怎么拉都不配合。这时候妈妈一般会评价:这孩子真倔强。当妈妈离开房间,再观察孩子,发现他只是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妈妈再次进入房间,孩子又回到原地,继续抗拒不穿衣服。
孩子尝试到打的滋味,多数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在这之前,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还可以去打自己之外的个体,家长用打来惩罚孩子,正巧给孩子关于暴力的经验。所以当孩子对其他同龄人做出相同的动作时,家长往往惊讶:我没有教他打过人啊!却没有想过可能就是自己对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了暴力。
孩子犯了错,父母对孩子责骂,这基本上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常态。但这样的方式肯定是不对的。
先说孩子犯错。中国的父母有必要学习并接受新的观念,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孩子安全、可控地犯错。通过犯错,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握行为的边界,更好地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好的教育一定是容错性强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包容孩子的犯错。
别说孩子,即使是成年人,谁又可能不犯错呢?孩子一犯错就责骂孩子,事实上是以父母自己也做不到的标准来苛刻地要求孩子。
孩子犯错之后,往往已经处于惴惴不安的情绪状态,父母一责骂,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情绪困扰,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会退缩,收敛自己 探索 的行为,避免犯错。这样,也就损害了孩子主动 探索 的灵性,促使孩子在未来地人格发展中变得胆怯、不自信、被动,甚至神经质。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地犯错呢?
1、不要把孩子犯错看作是负面的事情,而应该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犯错。孩子犯错后其实是绝佳的教育契机,可以趁此向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是行为矫正有效时机。
2、如果事先没有与孩子讨论明晰过行为的边界,以及越界后的罚则,那么孩子犯错后就能够趁此机会与孩子讨论和明晰行为边界以及违反后的罚则。如果事先与孩子曾讨论并明晰过行为边界和违反后的罚则,那就按约定该处罚处罚,但避免与孩子情绪上冲突。
3、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处理犯错后的补偿,训练孩子对自己对犯错负起责任,父母只需要提供引导和支持,而未必要直接插手干预。
4、如果孩子的犯错是 探索 性质的,或者是积极行为的偏差,那么在孩子犯错后要抚慰孩子的情绪,鼓励他继续 探索 ,不要因为犯错而缩手缩脚。当然,也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如何避免再次犯错。
总而言之,父母不能在孩子犯错后一味责骂,而应该避免责骂孩子,因势利导地利用犯错的契机开展教育。
当受到爸爸妈妈批评后,孩子会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是,如果父母长期或是习惯性地对孩子所有不恰当的举动采用严厉语气进行反馈,可能导致的是孩子认知的过度矫正,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反而矫枉过正,适得其反了。
不光是出声的言辞厉行,爸爸妈妈对孩子刻意的冷漠、拒绝等都会传达出不友善的信息,是一种消极的教导方式。在这种信息下,孩子的心理会处在一种负面情绪当中。除此之外,孩子还会产生什么心理呢?过于严厉的说话方式对孩子会造成的心理影响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孩子就是在犯错、改正、再犯错、再改正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犯错是留给家长的机会,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适时地加以引导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不要责骂、不要暴力相向。因为责骂式教育会带来以下的危害:
一、胆小、不敢犯错。孩子犯了错误,本来就很害怕,如果家长不能温和地给他讲道理、安抚他,而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谨小慎微,生怕做错什么事惹父母不高兴。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胆量、懦弱、总是看别人眼色行事,不敢担当、缺少责任感。
二、学会说谎。孩子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骂,于是开始隐瞒、撒谎,如果家长疏忽,孩子就会尝到撒谎的甜头,于是慢慢地形成习惯,同时,家长也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错误并帮助他改正,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三、成长缓慢。之所以说孩子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是因为犯错后,父母教会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怎么避免以后再犯。而一个只知道责骂的父母,只表达了他的愤怒,却没有教会孩子这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进步,当然他对事情的认知、对世界的感悟就会缓慢。
四、学会暴力。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遇到问题总是发脾气、暴力相向,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暴躁易怒、没有修养的人。
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不要责骂,要以理服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有着很大
的影响。小孩子犯点错误其实没什么,犯点错误并不可怕,其实最可怕的就
是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如何对待。
很多父母看见孩子淘气或做错事,就忍不住大声斥责孩子,是因为父母比较
生气或者是孩子比较皮,如果责备孩子时声音过小,会引不起孩子的注意,
大部分父母没意识到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当父母对孩子大声斥责时,孩子当时确实能被镇住。由于孩子较小面对父母的责备会紧张害怕,针对父母斥责的内容、不懂得反思自己的过错。若孩子年龄较大,他们会对父母这种斥责方式易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只会加剧对立,激化矛盾,反而带来相反的效果。
如果父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对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一些。
首先这样孩子不会有抵触心理,这样能集中孩子注意力,孩子犯了错误,心里有也恐惧,不知道父母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责罚自己,而父母没发怒,反而心平气和的跟自己说,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同时孩子还可以从父母这异乎寻常的举动中感受到父母郑重的态度,也促使孩子注意。
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耐心地对孩子说话,也有助于保持理智。如果大声嚷嚷,稍不注意一时冲动,事后也会后悔,觉得自己当时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
冷却孩子亢奋的情绪,本来就是教育、说服的必要条件。若父母自己先情绪失控,那又怎样去引导孩子呢?父母保持理智,也能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孩子的错误,能更好地让孩子接受。
可形成“促膝谈心”式的良好气氛,小声地说,是向孩子表示这话是说给他一个人听的,谈话仅局限于两人之间,这不仅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还可使他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尤其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父母轻声细语地批评孩子,没有让孩子丢面子,他们会感激父母,也就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了。
父母在自己情绪欠佳时,尽量不要去责备孩子。因为这种情况下情绪很难控制,即使心里冷静一些,但过火的话也难免会脱口而出。情绪化的教
育,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危害有很多。
1.直接会造成孩子以后会小心翼翼的在家里边做事说话。会看父母脸色行事,隐藏自己真正的一面。所以这个孩子会不够自信,没有自我。
2.逐渐会学会撒谎。知道说什么样的话,我会让你对她再吼叫。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也就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
3.亲子关系很脆弱。对父母没有最基本的信任。后来到外边受到伤害,孩子不知道父母其实是最爱她的人,父母不能够给孩子安全感,会让孩子遇到问题受到伤害,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不知道该找谁解决。
对待孩子我们要控制好情绪,学会正确去引导,做合格的父母。
从本质上说,我的看法是:责骂式教育根本不能算作教育,顶多算作是家长把孩子当成垃圾桶式的个人泄愤。
对此有异议的话,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小时候,当犯错时,爸爸对你和蔼可亲地纠正你的错误你能接受,还是狂风暴雨的训斥你能接受?
即使狂风暴雨把你制服了,你也不会心服口服吧?甚至会激发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大多数犟脾气的孩子就毁在狂风暴雨般的责骂式教育上。
还是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最好,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慢慢熏陶,并以身作则,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谁能做到一辈子和风细雨呢!咱们又不是圣人,孩子有时候真得太气人了,让人实在受不了,家长也有太多的情绪需要释放,这时候可以大声斥责一下,但一定要讲道理,是孩子的错可以斥责,不是孩子的错坚决不能斥责,是自己的错要道歉,是孩子的错也不能乱斥责,一定要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斥责,要在道理讲清并在自己的情绪差不多释放后立刻住口,不再唠叨。
大声斥责后,孩子接受则可,倘若孩子表现出委屈反抗消沉或生气的情绪时,过一会儿之后还要抱抱孩子施以温柔安慰,这样孩子就能接受你对TA的纠正,改正TA所犯的错误。
当爹当妈实在不好当啊!要把孩子当成一面镜子,你想TA对你笑,请首先对TA笑吧!
谢谢悟空邀请!
为人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作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性地就会表现出太过激烈的情绪,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就立刻大声责骂。也许有些父母责骂孩子后也会后悔,但是要知道已经说出口的话是没有办法收回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许是不可估量的。
一、对孩子造成的消极后果难以用“爱意”抵消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父母说后悔骂了孩子,骂完孩子就立刻去给孩子做好吃的,买好玩儿的,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一下孩子。可是通过研究显示,孩子受到的消极影响是可以持续很久的,很难用短暂的爱抚抵消。
就像我们成年人的感觉一样,捡了50块钱的兴奋感可能只持续一会儿,可是丢了50块钱的失落感也许能持续一整天,放在孩子身上更是如此。
二、外在的言语攻击会变成“内在的批判声音”
“内在的批判声音”是一种内化了的批评声,孩子一旦将父母的责骂内化到自己的大脑里,那么他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这种充满了否定和批判的声音就会出现,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卑,变得软弱、胆小怕事。
三、孩子会变得喜欢撒谎
孩子做错事情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出现问题就斥责孩子,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当孩子再次犯错误的时候,他因为害怕被责骂而选择撒谎的来欺骗父母。长此下去,孩子的行为品质更会受到影响。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培养一个 健康 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的多。做一位能够和孩子好好说话的父母,比送孩子什么礼物都好。停止对孩子的责骂式教育,不要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用大声斥责的方式责备孩子,对小孩子伤害是多方面的。
①直接影响孩子不文明用语习惯。
在我们远古的人类 社会 里,模仿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直到现代 社会 ,我们获取经验的方式依然离不开模仿。那么孩子天天与父母相处,也在无意识的模仿着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指。要是经常用大声斥责的方式责备孩子,孩子将来长大后,他也会无意识的用这种方式与他的同学朋友相处,可想这样的方式有谁会喜欢呢?
②影响情绪控制的能力。大声斥责往往就是情绪失控的一种表现,那么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事情真伪的判断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及使用不理智的方式方法。《增广贤文》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话不在多说,有理不在声高。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这种轻松的沟通方式,心情平气和交流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明白道理、才能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③还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粗暴的语言交流方式,对将来同学朋友关系影响很大的。俗话说祸从口出,这句话也不无道理啊。如果每次遇到矛盾都是用大声斥责的方式与别人交流,不仅处理不了矛盾,反而把双方的矛盾给激化了,这样的朋友圈肯定会越来越糟糕了。
④大声斥责还会影响到孩子自信心。
由于父母的大声斥责,对于孩子心里来说是感到恐惧的,父母的权威不敢反驳不敢抵抗。久而久之,如果一旦遇到挫折困难,也不敢和自己的父母交流,长期隐藏在心里面,自然会形成自卑的心。
其实大声斥责孩子,也许不仅仅是这些。比如还会让孩子变得叛逆、胆小,甚至是抑郁,自闭。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那么为人父母就应该多点耐心,多点细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