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
- 4 症状
- 4.1 胰腺囊肿
- 4.2 右上后腹膜间隙囊性畸胎瘤
- 4.3 右侧巨大肾积水
- 5 治疗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dǎn zǒng guǎn náng zhǒng
2 概述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根据发生部位分为三类: ①肝外型: 囊肿位于胆总管或肝管,按其性质不同又分为胆总管囊性扩张、胆总管憩室、胆总管膨出也称胆总管口囊性脱垂、胆总管肝管弥漫性扩张等。②肝内型: 又分为单发性或多发性肝内胆管囊肿; 肝内囊肿伴有肝多囊性病变称先天性肝纤维化病。③混合型: 为胆总管囊性扩张合并肝内胆管囊肿或柱状扩张。
临床多数为胆总管囊性扩张,按其临床特点分为婴儿型及成人型。①婴儿型多数发生于婴幼儿,病程较短,发展较快,囊肿呈球形,病变限局于胆总管,病变界限分明。②成人型多发生于年长儿,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囊肿呈梨形,病变上界不清,左右肝管扩张,肝内胆管变粗或呈散在囊性变。
3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确定。过去认为系胎儿期胆总管发育异常、管壁薄弱、局部扩张所致,因胆总管末段神经结构异常,失去正常蠕动,发生痉挛性、慢性不全性梗阻,影响胆汁排出,胆管内压增加,管壁逐渐扩张增厚,形成囊肿。近年研究认为,本病为先天性胰胆管解剖异常引起:胆总管以直角进入胰管,汇合处距胆道口壶腹2~4cm,因而胰液可返流入胆总管,反复 *** 引起炎症,使胆总管远端管径变细且短,而近端胆总管逐渐扩张。多数意见认为本病与胆道闭锁、围产期或新生儿肝炎属同类疾病,是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
囊肿壁有慢性炎症改变,失去正常结构,无上皮,结缔组织增生肥厚,与浆膜粘连。囊腔内贮留大量浓稠胆汁,病程长者可达数千毫升,色深绿,并发感染则呈脓性。由于胆汁郁滞,可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性肝硬化。
本病80%发生于女性、就诊前病程长短不等,可见于新生儿,亦可于青年始被发现,半数以上于10岁前出现症状。初发症状常因囊肿远端胆管扭曲、瓣膜形成,或合并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肿块、黄疸、右上腹痛。三者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出现,肿块位于右上中腹,与肝脏相接。随囊肿内容物的郁积或排出,及感染是否存在,症状呈间歇性复发,时轻时重。囊肿感染严重时,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肿物部压痛,腹肌紧张。有巨大囊肿者,腹部异常膨胀,影响呼吸,压迫消化道影响进食。黄疸严重者可出现陶土色粪便,说明胆总管下端已完全梗阻。如炎症消退,水肿减轻或扭屈复位,胆汁又复排出,黄疸随之好转。腹痛多为右季肋钝痛呈阵发性,偶有全腹痛或向背部放射,腹痛时伴有恶心、呕吐、黄疸、或发热。
胆总管囊肿在增大过程中,压迫邻近器官,使十二指肠向前向左移位并被撑长,十二指肠窗增大,降段压向前方,紧靠前腹壁。胰头被压扁,向前移位处于囊肿与十二指肠降段之间,巨大囊肿的顶部可超过胆囊管入口,抵左右肝管汇合处,故胆囊管亦扩张,肝十二指肠韧带几乎完全由囊肿占据。门静脉乃至肠系膜上静脉受压,胆总管下段纤细呈索条样,外径不超过2~3mm,长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胰管汇合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部受累不多。
4 症状
如有典型症状,表现为右上腹囊肿,有间歇性发作史,出现黄疸,大便呈陶土色,即可诊断为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钡餐检查及超声检查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及性质。钡餐透视下除可见十二指肠前移外,尚可见十二指肠前后受压变宽,十二指肠窗增大。肝扫描可了解肝内有无散在性胆管囊性病变,利用纤维内窥镜胆管插管造影,可发现较小的胆总管囊肿。胆管、胰管插管造影如获得满意效果,可避免术中误伤胰腺。本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4.1 胰腺囊肿
尤其是位于胰头的胰腺囊肿; 有腹部外伤史、囊肿位置偏左,钡餐透视显示胃受压向左上移位,十二指肠窗扩大,且有窗内向外压迫的迹象,正位片见十二指肠左侧受压变窄,但侧位见十二指肠并未前移。
4.2 右上后腹膜间隙囊性畸胎瘤
X线片可见骨胳阴影,十二指肠有受压移位,但十二指肠窗并无改变,无黄疸史。
4.3 右侧巨大肾积水
囊性肿物于大量排尿后缩小。肿物位置稍低,与肝脏不相接,与十二指肠关系不密切。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肾盂扩大、积水或不显影,无黄疸。
5 治疗
治疗,囊肿感染者,应于控制感染后手术。急性囊腔感染用抗炎治疗难以控制时,先做外引流,然后再考虑根治性手术。手术基本原则是保证胆汁引流通畅,如有可能,应切除囊肿,重建胆道。手术类型有以下几种:①囊肿十二指肠内引流,将囊肿的左前壁与十二指肠降部就近造口吻合,吻合口应宽大(3~5cm),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对病儿打击小。如吻合口大小适宜,吻合口位置低,合乎引流原则,则胆汁引流通畅,其缺点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②囊肿与空肠的Rouxy型吻合,可减少逆行感染机会,但术后囊肿缩小,内壁缺少粘膜,常引起吻合口狭窄,易造成反复感染及结石形成。临床也有报道,囊肿肠腔吻合后囊壁发生癌变。③切除囊肿,重建胆道术,已逐渐代替内引流术,手术要求全部切除囊肿。根据囊肿的部位及其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剥离囊肿。重点解剖囊肿左侧及其前后与胰腺、胰管及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粘连。由于慢性感染及其反复性发作,使囊壁与后腹膜间及邻近器官组织间产生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充血,剥离渗血较多。多数胆囊管直接开口于胆总管囊肿,胆囊与胆囊管均须切除。囊肿扩展至总肝管,囊肿上部直抵肝门者,切除时注意勿误伤左右肝管,造成重建胆道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