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础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是什么?
1、为所有人,为所有人。
朱永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2、是重视心理状态,提倡成功经验。
虽然有些人活着,但精神不好,活着总比死好,与死没有区别。这与诗人赞可嘉的一首诗是一致的:“有些人活着,他死了。”尽管诗人有另一种含义,朱永新却用它来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是要使人不断地感到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
3、是强调个性发展和个性教育。
朱永新说,这些特点并不意味着完美,但这些特点是卓越的。去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全球9个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
然而,苏州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完美城市。它有一个双翼城市模式和2500多年的文化遗产。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如此。没有自己的特点,就不能说是才华横溢。
4、是让师生以人类的高尚精神交谈。
我们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和老师真正融入社会,真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我们必须与人类的高尚精神进行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经典是对话的最佳方式之一。
扩展资料:
基础教育面对挑战:
1、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应同时并重、有机结合。中国基础教育普及的覆盖面大,只有在普及的同时,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努力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才能使教育真正在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中发挥作用。
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不仅能够影响学生个人、家庭、所在社区,还将对其后代,甚至未来一代人的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2、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求不平衡而长期以来使用统编教材所日渐显现的弊端,考虑到我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做法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考虑到课程结构与内容的改革直接关系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
应该特别理视相关性、灵活性、创新能力培养、学会学习等原则在课程改革中的融合与体现。
3、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审视我国基础教育,探索如何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的“四个支柱”渗透到学生的培养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教育